本报讯 (记者 吕廷新 通讯员李中锋)6月30日,记者从市直财政系统庆祝“七一”总结表彰大会上获悉,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市直财政系统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深入挖掘增收潜力,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推动经济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1~5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1亿元,增长9.2%,规模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7位和第11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9.6亿元,增长24.3%,规模和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呈现良好增长态势,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直财政系统抢抓政策机遇,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积极争取债券资金,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争取提前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83.7亿元,居全省第5位;已发行78.4亿元,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5.8亿元,整合其他涉农资金1.3亿元,大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1~5月,全市民生支出累计完成244.3亿元,为年初预算的55.6%,同比增长13.2%,规模居全省第3位,增速第6位,占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7.9%。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坚决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2023年市级“三公”经费预算3012万元,较上年减少166万元,下降5.83%。充分发挥出资人职能作用,为企业排忧解难。至2022年底,33户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1164.1亿元。
2023年,市直财政系统要紧盯目标抓落实,精准施策补短板,坚定信心、昂扬奋进、真抓实干,确保实现“全年稳、全年红”目标。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三保”支出尤其是国家标准“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优先保证“三保”支出足额拨付,深入推进国资国企监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动国资监管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