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4日
从中华文明连续性看“必然走自己的路”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之二
扫码看全文

  新华社记者 高 蕾 孙少龙 董博婷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在近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关键词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作出系统、精准的总结、提炼。其中,“连续性”居于首位。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读懂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古老国度的现实逻辑,唯有置身时间长河,深刻把握其历史逻辑;传承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悠久文明,唯有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续写中华文明壮美华章,更需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来到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这条路,接续着民族复兴的希望和梦想。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广场红旗猎猎。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一个悠久的文明,更懂得复兴的意义;一个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更渴望复兴的荣光。
  为了实现复兴梦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更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这条路,浸润着古老民族的理念和智慧。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翻开《共产党宣言》,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令人神往。这个目标与数千年前来自东方的畅想不谋而合:“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社会主义的神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得到滋养、生长。
  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文化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也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时代新鲜血液、蓬勃活力。
  “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经植根于中华大地,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
  沿着这条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谱系蔚为大观,中华文明传承发展获得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古人讲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在当代中国,没有党的领导,这个是做不到的。”习近平总书记纵观中华文明史,道出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的深厚文化土壤。
  承古拓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秉持“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定分止争;
  吸纳“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等理念,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趋健全;
  汲取“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智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汲取中华文明精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拥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沿着这条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日益清晰,为中华文明传承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滚滚黄河,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血脉。观黄河而知中国。
  (据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