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燏函
从《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李白笔下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再到第十届黄河戏剧节于近日在驻马店落幕。从古至今,中国人便不吝抒发对黄河的赞美和歌颂。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驻马店位于黄淮平原南域,是轩辕黄帝夫人嫘祖的故乡,汝南罗卷戏被认为是河南豫剧的源头,这座年轻的城市搭乘着文化历史的长河,碰撞于充满创新的新时代,古韵今风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景。讲好“黄河故事”,既是驻马店的责任,也是驻马店的使命。
沿黄九省区,一条母亲河。讲好“黄河故事”,不能仅限于一城一地,必须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共同奏响“黄河大合唱”。此次黄河戏剧节,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35台剧目,豫剧、曲剧、柳琴戏、丝弦道、吕剧等15种剧种,以线上线下方式在驻马店集中展演,在促进戏剧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未来,我们应当继续以黄河为桥梁,做好“融”文章,将更多远方的朋友吸纳进“朋友圈”,让不同戏种之间甚至是不同艺术之间因交流碰撞而产生创新发展的无限可能。
奔腾而来的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更是一条文化精神长河。这里诞生了战国时代杰出的思想家韩非子、著名政治家李斯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躯的杨靖宇等,《使至塞上》《登鹳雀楼》《黄河颂》等文艺作品也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辉煌灿烂黄河文化的精彩注脚。《舆乡妹子》将丝弦道这一珍稀曲种搬上舞台,讲述了新时代“好人之城”驻马店群众身边有苦涩也有希望的现实生活,主人公坚韧刚强的品质感动了无数观众。“黄河故事”多如繁星,极为丰富,而且不断充实着新的内容和特色,“黄河故事”讲述和承载的是民族精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继续打磨精品,提升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的能力,以精品映照奋进的时代风貌。
黄河之美早已被世人所知晓,如今讲好“黄河故事”,需要的是进行持续深入地再挖掘、再发现、再传承、再弘扬,让黄河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