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 静
4月17日,西平县新型包装材料产业园区一派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一辆辆货车已经装满,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正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
该园区里的企业都是生产袋子、渔网、渔兜的。令人称奇的是,这些不起眼的小物品在西平县被做大做强,成了支柱产业。
西平县包装材料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从当初的小规模经营到现在拥有海外销售市场,这巨大的蜕变取决于西平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正确决策和西平人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创业精神。
生产多样化 出口创外汇
西平县新型包装材料产业园坐落于柏苑街道工业规划区,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该园区总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522亩,共包含标准化生产区、产品交易中心、研发检测中心、商品展览中心、物流仓储区等项目。目前,该园区已被河南省塑料包装协会授予“河南省塑料包装产业基地”称号。
在这里,你可以充分领略高科技的重要性。在机器声中,一个个设计精美的袋子、渔网、渔兜按设定程序制作完成,用于知名企业或商超产品的外包装,被运往全国各地,有的还漂洋过海销往国外。
家门口就业 顾家挣钱兼得
从进料、成品到运输,整个环节流水作业,有条不紊。在该园区一家塑料企业,工人制作的各式网兜琳琅满目,极具看点。该园区相关负责人说:“这些网兜主要销往越南,并出口东南亚十几个国家。”这些“小活计”,现在已经被做成了“大产业”,而且供不应求。
“我在这工作1年了,每个月能拿6000元左右,还能照顾家人和孩子。”女工张芬说。
据了解,该园区可入驻企业50多家,能安排 6000多人就业,这些工人大多来自周边乡镇(街道)。目前,该园区已入驻企业21家。在这 里的 务工人员每月最低能 拿4000多元工资,手脚麻利的能拿1万多元工资,也有一些夫妻档,年收入10多万元不是问题,他们大多都买了房和车,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
营商环境好 助推企业发展
“我们现在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正在积极推进塑料吹膜行业中可降解材料的应用,园区中的塑料网兜业务目前在全国行业中占市场70%份额以上,后期会根据园区建设情况,把我们的产业打造成一个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给西平县打造一张亮丽新名片。”该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良好的营商环境与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息息相关。柏苑街道今年以来持续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不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