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1日
绿色防控让农田更绿

冯 帅


  当前,我市小麦由南至北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也到了赤霉病防治的关键窗口期,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在粮食生产过程中以及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的重要一环。
  绿色防控是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概率的目的,同时也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为推进“十四五”期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3月23日联合印发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十四五”至2035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等,对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作出部署。《方案》指出,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绿色防控,是一项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要不断“扩容”,形式也要不断升级。要保持良好的推广利用势头,必须认真查摆短板和弱项,抓好“技术研究、集成示范、农残控制、管理考核”关键,优化“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制,建立完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模式,助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
  在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也应注意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合理有效地控制温度与水分,仔细观察其生长状况,定期进行记录,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总之,要想有效地进行农作物的绿色防控,要从政策资金、宣传培训、建立有效机制、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其中,技术的创新应用乃绿色防控对策的核心,应合理地运用创新型技术,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