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07日
农民变身农场主 转型发展有奔头
记者 张新义 通讯员 董玉新
  近日,笔者走进确山县留庄镇毛绳村的蘑菇棚,看到一簇簇蘑菇长势喜人。振朝家庭农场负责人钟振朝看着一张张订单,心里乐开了花。
  近年来,留庄镇立足“农”字做文章,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夯实了持续稳定发展基础,而且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983年出生的钟振朝,2013年返乡创办振朝家庭农场,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平菇为主,并且带动周边农户开展绿色农业种植。
  秸秆做菌棒,变废为宝是良方。“这些菌棒的培养基主要是秸秆,留庄是农业大镇,这边秸秆有很多,秸秆不处理的话,不仅影响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把秸秆做成菌棒环保又增效,废渣还能回田,绿色循环无污染。我们将依托合作社,带动更多群众种植食用菌,充分用好废弃秸秆,增加群众收入。”钟振朝信心满满地说。
  初心不敢忘,带动村民共致富。振朝家庭农场共有菌棚45座,占地120亩,吸纳70多名群众就业,年增收2万多元。每座大棚4月至8月种植平菇2万棒,8月至次年2月种植4万棒。振朝家庭农场通过严格把控晾晒、粉碎、拌料、发酵、施肥、装袋等环节,科学种植、精心管理,向市场供应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的蘑菇,为周边提供了90多个就业岗位。
  振朝家庭农场以基地为核心,集中连片经营,以自身发展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推广绿色留庄大米种植,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施用有机肥,提升产品品质。
  振朝家庭农场在水稻种植上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回收、统一加工,大量施用有机肥增强土地肥力。同时,不断探索绿色循环农业新模式,大力推广病虫害生物防控、化肥减量增效等绿色栽培模式。
  振朝家庭农场土地面积500多亩,辐射带动周围群众种植面积6000亩,现有标准的办公场所500平方米,生产车间5000平方米,管理、专业技术等人员12人,年产绿色留庄大米500多吨、平菇2000多吨,产品销往武汉、郑州、广州、上海等地,已连续3年和中原工学院、山东大学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目前,振朝家庭农场已成为当地有影响力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