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06日
平舆县 小番茄撬动大产业
  记者 徐佳瑞 通讯员 王昆明 张 阳
  去年以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平舆县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总要求,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水平,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诗意画卷正徐徐展开。
  家门口就业 挣钱生活两不误
  春光明媚,暖风徐徐。近日,笔者在平舆县李屯镇番顺番茄产业园看到,齐整的田块、成排的智能恒温大棚,1米多高的枝蔓上缀满了饱满的果实,大棚内弥漫着阵阵清香,几名包棚户正埋头修剪番茄的枝杈。
  “和普通番茄不同,这些番茄采用的是良种选育、院士把脉、熊蜂授粉,并通过智能化技术定时定点定量供应营养,能更大程度实现绿色生态。”该产业园技术人员介绍。
  今年39岁的张双喜,家是遂平县的。他说:“听说平舆县的番茄产业好,就过来承包,以前开过饭店、超市等,都不挣钱。现在这个产业园提供的条件好,县里政策又好,去年12月份我签了协议。现在每天都是6点多起床,升棚、打杈、盘头、疏花、疏果……丰收时,亲戚朋友都会过来帮忙,既开心又挣钱。”
  据了解,鑫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5年开始在李屯镇围绕番顺番茄产业园目标建设,逐步打造以番茄产业为主题的一二三产业,采取“党支部+企业+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增收、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当地及周边群众增收,间接或直接带动近万名群众增收。
  “2017年我就在这工作,以前包4个大棚,现在包了两个大棚,一年挣十几万元很轻松。政策好、离家近、有钱挣,何乐而不为呢?”家住魏楼村的王献伟举手投足尽显兴奋,“出自我手的番茄精品率能达80%。在我眼里,这些番茄都是致富果。”
  特色产业兴 拓宽乡村振兴路
  “有机底肥、无农药残留、生物除虫、蜜蜂授粉、58天自然成熟,每个番茄都能吃出原生态的味道。”在占地2000多亩的鑫芳生态农业产业园内,技术人员很专业地介绍,为提升番茄的品质,从国外请来一批不要工钱的“工人”——熊蜂。
  笔者看到,在每座大棚内都放有一箱熊蜂。这些勤奋的熊蜂3天就能为番茄花朵授粉一圈,可消除人工授粉易导致授粉不均结出畸形果的弊端,不仅提高20%的产量,还让番茄个头匀称、口感甜爽。
  据了解,该公司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等国家知识产权,现有大棚110座,年生产优质番茄3000吨,在汝南县、新蔡县和周口市都建有种植基地。
  “每座2000平方米的大棚由政府投资产业扶贫资金建设,每座大棚产权确权给一个行政村,每年分红2.34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李屯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番顺番茄在产前、产中、产后均严格实行生产标准化,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还采用分级包装的办法,对品种、大小、硬度、等级不同的产品分别包装,树立精品意识。该公司严格按照绿色农产品生产规程生产,产品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所有的农户都在一个微信群,有什么技术难题第一时间发到微信群,专家就会第一时间到大棚具体指导,让番茄生长在最舒适的环境、开出最美的花、结出最好的果。”该公司主要负责人说。目前,该公司产品直供深圳人人乐、湖南步步高、武汉中百、胖东来,南阳万德隆、丹尼斯等多家上市公司及上千家连锁门店,日均供应100吨新鲜番茄。
  在平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李屯镇还涌现了上元惠农农产品冷冻加工、淫羊藿中药材种植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品牌,有效推动了规模化种植、电商物流发展和标准化种植管理技术推广,为群众就业增收提供了稳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