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22日
依法治水 建人水和谐天中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银业
水清、岸绿、景美的练江河城市生态绿带。(图片由市水利局提供)

  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擘画国家水网建设宏图,为新时代水利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市水利系统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对标对表中笃行,在学思践悟中实干,推动治水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践创新,做好引水蓄水、供水排水、节水管水等水文章,由传统治水模式向现代水利转变,实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党建引领使命担当,聚力依法治水、系统治水,河湖管护水平不断提高,水生态环境面貌持续改善,书写了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时代篇章。
  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水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近年来,全市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锚定“四不”目标,落实“五预”措施,贯通“五情”信息,全力以赴打好每一场防汛抗旱硬仗,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我市现有宿鸭湖、薄山、板桥、宋家场4座大型水库,谭山、华山等10座中型水库,172座小型水库,老王坡、杨庄、蛟停湖3处滞洪区。河道堤防(两岸)1355公里,达标堤防944公里;水闸332座,其中大型3座、中型9座、小型320座。全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计209条,河流总长5383公里。
  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市水利系统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严格行业监管,扎实开展妨碍河道行洪问题清理整治,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建设,全市基本形成河道堤防、水库、水闸、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体系,水旱灾害防御更加牢固。通过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措施,已具备防御标准内大洪水能力。全市水库工程总蓄水能力达32.91亿立方米,可确保城乡供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损失。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基本水文站18处、巡测站17处、自动遥测雨量站366处,山洪灾害易发的西平、遂平、泌阳、确山、驿城5个县区成功建设了监测预警平台,完善了群测群防非工程措施体系,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治理
  市水利系统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生态治理,筑牢水安全屏障,依法治水格局全面形成。
  水资源刚性约束更加严格。深入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科学制定各县区“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十四五”全市用水总量指标提升至12.02亿立方米。精心组织编制驻马店市水资源配置方案,进一步优化配置2025年和2030年2个规划年地表水资源。完成洪汝河、臻头河2条河流水量分配,进一步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地下水管理不断加强,联合开展地下水专项整治,中心城区337户自备井用户依法完成分类整治;启动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措施,总投资3561万元的西平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全部完成;有序推进取水计量设施体系建设,414个监控站点建设任务全部完成。节约用水持续深化,不断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全市规模以上公共供水户和纳入取水许可的用水户达2668户。开展节水型单位、企业、小区等载体建设,全市累计创建省级节水载体131家、市级节水载体233家、县级节水载体554家,全民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水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五水综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改革事项,相关实施方案和专题研究事项清单已确定,改革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改革推进措施逐步落地。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全市小型水库全部实现专业化管护。“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深入,河道采砂许可、洪水影响评价等9项审批权限向县域下放,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减审批环节,提升服务效能,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达到“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要求。积极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实施新上重大项目“一对一”跟班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开展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推进依法治水协同发力,持续打造法治化水利营商环境。
  聚焦幸福河湖建设,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
  水清岸美,这是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取得成效最直观的写照。近年来,市水利系统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积极开展管水护水各项工作,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亮丽风景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联合发力,团结治水。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河湖长制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形成了推动河湖保护治理的强大合力。2022年,我市市级河长带头巡河,县、乡、村级河长巡河20.16万人次,巡河率达99.5%,巡河率位居全省领先位次。持续深化“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河长+天中义工”等机制,搭建网络信息化监管平台,在重要河湖、重点河段安装摄像头,实现“人防+技防”并重管理。市委、市政府以河长制为抓手,持续开展清河行动,进行河道综合整治,河湖面貌持续改善。全市共设立河长4441名,竖立河长公示牌2481个,覆盖506条河流。实施小微水体延伸全覆盖,全市塘堰坝17105座,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保护治理管理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实现了全市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管、有人护。河长制工作连年获全省优秀等次,居全省领先位次,多次在全省作典型发言。
  示范引领,精准防治。出台《驻马店市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评估办法(试行)》,推动水土保持责任落实。完成确山县、西平县和驿城区3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全口径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7.56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省水利厅下达的目标任务。确山县盘龙山小流域、泌阳竹林小流域入选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名单,确山县水利局获得“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统筹规划,景美人和。制订驻马店市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一县一条河、一县一特色”原则,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全市幸福河湖建设。驻马店市中心城区按照打造“山水园林,生态宜居”新型城市标准,规划治理河渠19条,“八纵九横二渠、七带五连四湿地”的城市水生态格局正逐步形成。不仅如此,驻马店还在西部黄溪河上游建坝蓄水,抬升水位,管道输水入板桥南干渠进市内开源湖,实现山水入城;在汝河干流建设拦蓄工程,通过提水泵站、管道输水至市区双高楼水库,实现了西水东引;开展小清河、练江河、骏马河、开源河、兴业河综合治理,打造南练江湖、北清河湖2座大型水生态湿地公园。2022年,确山县臻头河成功入选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名单。水利建设投资完成和水利投融资改革工作获省水利厅通报表扬,水利工程质量连续8年在全省评价中获得A级。
  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提升供水保障水平
  水利强则农业强,水利兴则农村兴。近年来,市水利局立足新发展阶段,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水利先行”理念,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步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蓄势赋能。
  农村饮水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市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农村供水“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和巩固提升工程,2022年累计投入资金1.37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319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6.8%,自来水普及率达94.7%。农村供水“四化”有序实施。按照“一县一策”原则,因地制宜指导推进全市农村供水“四化”,上蔡、确山2个省级农村供水“四化”试点工程和西平县地表水源置换项目全部完工。
  农村水利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离不开水利支撑。今年以来,市水利系统坚持项目为王,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加快推进,助推乡村振兴。成功争取宋家场、华山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分别计划于2023年、2024年实施。组织开展板桥、宿鸭湖、薄山3大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项目前期工作,衔接推进板桥等5个大中型灌区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分3年完成40.4万亩建设任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146万亩,为促进农业节水增效、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生态如水,发展似舟,保护生态、走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必然选择。为了让驻马店人民早日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和生态文明成果,更好地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全市水利部门当以思想的破冰换来行动的突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加快实现水利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树立新时代治水兴水生态思维,构筑水安全保障格局,奋力谱写新时代驻马店水利改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