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新义 通讯员 刘军领 文/图
“这几年,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让我们农民和专业组织得到了实惠,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就是我们的定心丸,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是我们干好农业的风向标。群众看到了土地集约化生产或托管的好处,让今年的春耕生产基本成本更加优化。国家扶持力度加大和农产品市场稳定给我们带来了更大机遇,我们准备再适当扩大经营规模。”近日,确山县云鹏家庭农场负责人张云鹏正忙着春耕生产、规划产业规模扩容,对越来越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和农场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逐步深入,确山县科学践行国家《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联合为纽带、社会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龙头带动效应增强。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931家,培育成功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9家、市级示范社36家,平均规模化经营150亩,带动全县近一半农户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模式。农业生产投入更加科学节约,“农资+服务”、农业生产环节流程化更加显著。全县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2家,其中,确山县白晶家庭农场、确山县振朝家庭农场等企业已经实行订单农产品收购、股份保底分红等先进模式,真正实现了农民托管收益、企业经营增效、国家政策保底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社会服务领域拓宽。至2022年底,全县家庭农场注册登记1110家。该县不断发挥人才、技术、机械资源优势,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有效解决了小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等农业生产瓶颈问题。这些家庭农场沿着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导向,不断迎合小农户经营的多样化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多环节、全流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季节性劳动力因流动产生的紧缺问题,减少了外出务工与返乡收种的时间成本消耗。
生产劳动效能提高。确山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推动农业装备、农业生产设施、农业技术人才等资源高效整合,并利用自身优势,不断补齐小农户生产经营中的机械、技术弱项,探索“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全县夏秋两季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程度平均在90%以上;田间管理中的新型机械、大田空中“一喷三防”技术已得到普遍应用,全县农业科技应用在产能提升中的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小农户生产模式逐渐成为过去式,农业生产以生产效率寻求产能提升的效果正得到逐步彰显。
农户增收渠道多元。目前,全县已培育出5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集群,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22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35亿元。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运营,让农户有效嵌入农业产业化的传动链条,农民收入逐步从单一的生产种植转向了农业固定资产利用、土地经营权转让、产业入股分红等模式,并利用解放出来的劳动时间转投其他产业发展。据数据显示,农业生产的集约经营与集成服务与农民小农户经营和土地流转种粮相比,采用生产托管方式、“公司+农户”方式,亩均成本最低、产量最高,纯收益提高15%。
时下,确山县农业生产经营正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向现代农业阔步前进。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已在朗陵大地春风化雨,焕发出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