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0日
居民公约“约”出群众幸福生活
记者 邓丹华
  “这个小巷才修两年,原来污水横流,简直就没法走。”近日,在汝南县汝宁街道西大街社区宝树庵巷,该社区党支部书记韩伟指着大约5米平坦而干净的水泥巷道欣慰地说。
  据韩伟介绍,宝树庵巷是一个老巷道,近年来,随着房屋和基层设施的日渐老旧,且没有物业管理,巷道两侧私搭乱占现象严重,一个5米宽的巷道,最窄的地方不足3米,高低不平、污水横流,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及城市形象。针对这一情况,社区组织居民成立巷道重修事务意见组,选出热心负责的居民参加事务座谈会,引导居民共同关注巷道“脏乱差”问题。意见组组长征集广大居民的意见,大家一致同意维修,仅用了几天,一个影响到几十户居民生活的“大事件”在居民自治的模式下迅速得到解决。
  邻里的矛盾,沟通着来;大家的事,商量着来;困难的事,互助着来……在西大街社区,居民自治渗透每个角落,将老旧小区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化解于无形之中,让老城焕发新活力,一个个社区“新村”逐渐显现。
  汝宁街道主要负责人说:“近年来,汝宁街道始终把居民公约作为推进社区治理和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制定居民公约,引导群众践行移风易俗,更改陈规陋习,为城市基层提供强大凝聚力和精神动力。”
  当日下午,走进西关、龙亭社区,墙体上的居民公约格外引人注目,居民工作生活秩序井然,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新气象。
  在西关社区,居住在西湖佳苑的居民李月勤说:“自从社区制定了居民公约,居民的素质明显提高了,楼梯间不再堆放杂物,楼道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遛狗的市民也主动给狗拴上了绳子。”
  “我们社区早就有居民公约,2022年8月,社区表决通过最新版西关社区居民公约,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以多元融合、睦邻互助的模式,不断引导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并且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在帮助居民解决困难的同时,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形成了共建共享的新局面。”西关社区党支部书记薛自立自豪地说。
  “在居民公约的约束下,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居民的素质也提高了,不仅自己不乱丢垃圾,看到垃圾也主动捡起。”龙亭社区居民张女士深有感触地说。
  龙亭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晓晗告诉记者,居民眼中的“小事”,却是实实在在影响幸福感的大事。问题能不能解决、解决得好不好,都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考验。社区管理者通过居民公约,把每位居民变成社区的“主人”,让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解决,确实是解决基层问题的好方法。目前,龙亭社区正在大力推进此项工作,且去年新修订后的居民公约,约束力已经显现,尤其是在社区卫生、治安治理上表现得比较明显。
  西大街、西城、龙亭社区以公约引导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是汝宁街道拓展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的一个个缩影。目前,该街道东西大街、大付庄、北门里、龙亭、南海等10个社区,从小区业主自治到社区居民共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日趋完善,共生共荣的美好图景不断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