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付生 见习记者 张 楠 文/图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孟庄村。 白墙青瓦、飞檐翘角,庄园错落、瓜果飘香。2月20日,记者走进驿城区水屯镇,种类齐全的菜园、规划齐整的院落、赏心悦目的巷道、一望无际的田地、劳动忙碌的产业园……一幅幅画面点缀在乡野之间,构成了水屯镇的诗意图景。
乡村振兴大业,任重而道远。近年来,水屯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工作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大力实施“党建+人居环境”双促双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朝着“上善若水、魅力水屯”的建设目标稳步迈进,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水屯镇先后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美丽小镇、驻马店市“四美乡村”建设示范乡镇、驻马店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水屯镇,一个如此高颜值的明星乡镇,实现蜕变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魔法?
稳产保供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依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水屯镇始终坚持稳产保供,集聚稳产保供、标准农田、农机装备“三大要素”,抓牢粮食安全生产。
水屯镇拥有9.4万亩耕地,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以智慧农业为导向,以数字赋能为引领,建设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其中80%的耕地实现了高标准良田升级改造,现亩产达650公斤,夯实了农田设施硬件,提升了耕地质量软件,使粮食产量稳中有升。
驻马店中农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机械生产车间内,一番农业科技“新景”在这里上演。一台台铧式犁、圆盘犁、深松犁、轻耙等机械在工人手中组建成型,这些各式各样的犁具和大型收割机械具有阻力小、覆盖严、破碎率高、节油省工等特点,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在家门口就业,一月工资能挣四五千元,我感觉很满足。”40多岁的孟红艳笑容满面。
接链发力
优化产业振兴“发动机”
春回大地,水屯镇的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大棚内各种蔬菜长势喜人,通过电商快递、美团外卖、物流输送等渠道销往全国各地,是驻马店当之无愧的“菜篮子”“果盘子”。
水屯镇以全产业链思维谋划产业振兴,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推进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化、规模化、设施化建设,转变经营方式,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双绑”机制,采取“村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支持三秋、禾绿、奥博、鹏宇等龙头企业发展,培植壮大了玉兴晟、安邦裕民、琨鹏果蔬等合作社,打造一批特色农业,推动农产品产业链优化升级,以产业增效带动群众增收,进一步加大集群效应、提升保供力度。同时,积极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水屯村、孟庄村、关帝庙村、石庄村、钟楼村等谋划打造果蔬小镇、红色旅游村、民俗小镇、康养小镇、教育研学基地等,打造多元增收的产业体系,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凝聚民心
共奏和美乡村“蝶变曲”
谈起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工作,水屯镇孟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贺新义颇有感触。“村民的情结重,生活了那么多年的环境早就习惯,突然让他们大张旗鼓改头换面,他们一时接受不了,所以前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波折。”贺新义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外出学习观摩、组织五老人员、创业人士座谈、宣传号召动员等方式,党员干部带头捐,家家户户踊在前,捐赠1000多万元大力改造乡村面貌,实现群众共建、共享、共治,老百姓的文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增强。孟庄村能有今天,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
“这些年村里环境越来越美,出门裤腿儿不沾泥,种地都是机械化,村里在外打工的都愿意回来,日子越过越红火。”孟庄村村民李德芳边说边竖起大拇指,话语间尽是骄傲与自豪。“下一步,我们打算着力打造红桥网红打卡基地,以练江河生态水系为基础,建设以红桥为中心的花海、竹园生态休闲旅游区,为群众提供娱乐游玩好去处的同时,带动周边农家乐、农产品自产自销。”贺新义满怀期待地说。
“我们把改良土壤作为稳保粮食安全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黄金梨、禾绿葡萄、糯玉米等特色产业,以构建果蔬加工产业链为中心,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农业产业链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效应,带动农户走上致富路。同时,结合生态旅游基地、果蔬小镇、红色旅游村、研学基地的文旅经济,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新态势。”水屯镇主要负责同志对发展方向有着清晰的思路和睿智的眼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水屯镇已是改头换貌见新颜。载歌载舞的文化广场华丽变身、救急解难的卫生室设备齐全、改造升级的自来水厂洁净安心、赓续红色文化的红色基因传承馆和村史馆再现乡村记忆和乡情乡愁。坑塘大治理、旱厕深改造、家家通燃气,从简陋院舍到田野画卷,孟庄村、水屯村、关帝庙村……各村落的“美颜键”被扎扎实实按了下来,群众的幸福生活摸得着、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