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之巅,迎客松旁。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李培生和胡晓春这两位“中国好人”以山为家、以松为友,在山崖间清洁环境,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着美丽的黄山,成为“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的典型代表。
守护美丽风景者,自己就是新时代的一道美丽风景。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许许多多“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坚守平凡岗位 弘扬奉献精神
紧了紧身上的绳扣,扶了扶头顶的安全帽,李培生往崖下又望了望,而后拽着安全绳缓缓把自己放了下去……冬日的黄山,依然有不少游客,但人们不太注意这位皮肤黝黑的汉子。
“中国好人”李培生在黄山风景区从事环卫保洁工作,主要负责在悬崖峭壁间捡拾垃圾。20多年来,他每天重复着同样动作,累计放绳长度相当于200多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让我对自己的坚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培生说。
距李培生常攀爬的悬崖几百米处,就矗立着迎客松。松下,有另一个默默的身影——第十九任守松人胡晓春,今年是这位“中国好人”陪伴这棵松树的第12个年头。
春夏秋冬,胡晓春朝夕与迎客松为伴,不曾有丝毫懈怠。监测松树生长情况、观察动物是否进入保护区域、检查树木支撑架状态是否完好……
每天6时起床,每两小时巡查一次,每日撰写一篇迎客松日记,每年平均在山上300多天,几千个日日夜夜,对42岁的胡晓春来说,更像是把一天重复了几千遍。
“守这棵树,最难的是什么?”有人问。
“要能坚持,耐得住寂寞!”胡晓春答。
所有不凡,来自无数个平凡的坚守。
这种坚守,是琅琅书声中的关爱和希望。
江西南昌,八一嘉实希望小学。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好人”周海萍,又开始在她设立的“海萍希望书屋”里,陪孩子们一起阅读。经年累月,无数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对阅读的热爱在这里被点燃。“我愿做一束光,照亮千万个孩子的梦。”她说。
这种坚守,是层层山林中的执着和守候。
皖南林区,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祥云村。54岁的村级林长何爱珍数十年如一日穿行于马尾松、杉木、枫树间……数千亩林场一枝一叶、一草一木都在她的心头:“它们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一定要把它们管护好。”
这种坚守,是茫茫戈壁中的青春和热血。
敦煌莫高窟,樊锦诗自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来到西北大漠,就把敦煌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当作终身事业。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84岁的她用数字化让莫高窟实现“青春永驻”,却把自己最好的青春芳华献给了这里。
这是一个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新华社合肥11月25日电)
扫码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