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0日
天堂寺 万里桥
    天堂寺遗址。

王新立

 
  汝南县南余店乡有一个名叫天堂寺的自然村。村子北面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堂寺遗址。该遗址呈椭圆形,北面低,东、西、南三面高出地面1.5米~8.4米,形成一片台地;东西长298米、南北宽173米,总面积51554平方米,四周河塘环绕、水草丛生、蒹葭苍苍。
  据考古专家考证,天堂寺遗址包含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商周时期遗存。根据采集的遗物标本判断,这里既有与江汉流域石家河文化相一致的器物,又有黄河流域河南龙山文化和商周时期的器物,对于综合研究淮河上游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更为有趣的是,围绕着天堂寺,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万里长桥通天堂”的民间故事。正是由于这个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天堂寺的名字也随之盛名远扬。
  据传,很久以前,天堂寺村前原有一个清幽的大水塘。村里人常年在这里汲水浣衣、网鱼捞虾,过着安静的田园生活。有一年,这口大水塘里忽然钻进一头水牛精。这头水牛精不干好事,经常出来糟蹋村民的庄稼,村民气得没有一点办法。
  一天中午,艳阳高照,有两个牛贩子赶着两头水牛路过此地,因路途劳累,就坐在水塘边树荫下休息。两头水牛一见清幽的塘水,也耐不住性子,“扑通、扑通”跳进塘里洗澡去了。就在这时,只听“呼隆”一声响,一头小山般大的水牛精顶出水面,两只铁青的弯角锐如尖刀,一双灯笼般大的眼睛闪射着绿光。霎时间,三头水牛相见,不分青红皂白便在池塘里打斗起来。牛贩子一看慌了神,马上呼喊村里人来帮忙,等大家拿着钉耙和锄头赶来,水牛精却潜入水中没了踪影。大伙儿一想,这个水牛精老是糟蹋庄稼,大家正拿它没办法呢,干脆把牛贩子的两头水牛买下来专门对付它。第二天,村里人就在两个水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又把它俩放到塘里。水牛精见昨天的两头水牛又下水了,就冲出水面再次和它们打斗起来。结果,水牛精被两头水牛角上的尖刀刺得皮开肉绽,“哞、哞”狂叫两声,化作一缕白烟飘走了,空留下满塘泛红的血水。
  随后,村里人从塘的南端挖个豁口往外排水。时间长了,由于塘水冲刷,就形成一条小河道。塘水顺着河道直接汇入当地一条著名的河——文殊河。与此同时,人们又从塘的另一边挖个口子往里添水。这样一来,这个水塘就被叫做“添塘”,而池塘旁边的一座佛寺,顺其自然地被叫做“添堂寺”,后来又演化成“天堂寺”了。
  按说,故事传到这里应该结束了,不曾想,因为一个钦差大臣南巡路过此地,又引出一段“万里长桥通天堂”的故事,天堂寺再度遐迩闻名。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钦差大臣奉旨南巡,途经天堂寺南3华里处的文殊河时,正遇上发大水。文殊河上原本有一座木桥,因年久失修,早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钦差大臣的车马无论如何也过不了河,就在河边一个小村子里住了下来,一住就是半个月。借此机会,村子里的老百姓纷纷向钦差大臣倾诉平日河上没有桥带来的种种不便。等到河水变缓后,钦差大臣南巡完毕回京复命,皇上问他本次巡视为什么用了这么长时间?钦差大臣就把豫南地区河水泛滥文殊河上没有桥耽误时间的情况以及老百姓渴望架桥的愿望,一一向皇上如实禀报。皇上了解真相后,宣谕拨出专款,就在万里桥村东头建了一座横跨文殊河的三孔青石大桥。
  当地老百姓为了感念皇上的恩德,就把这座桥取名“万历桥”,后演化为“万里桥”,桥头上的这个村子也被取名为“万里桥”。由于天堂寺塘水经过“万里桥”流入文殊河,“万里长桥通天堂”也就成为一个故事流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