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合顺
秋高气爽,五谷飘香。在这如诗如画的美好季节,笔者到汝南县老君庙镇老胡庄村马德立家庭农场进行了采访。这个家庭农场由4个大学生创办,流转土地520亩,并建有养猪场、养鸡场、养牛场。2022年,这个家庭农场为市场提供小麦60万斤、玉米18万斤、黄豆12万斤、花生2万斤,提供生猪1.3万多头、鲜鸡肉24万斤、鸡蛋18万枚,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桂梅的田园深情
汝南县老君庙镇老胡庄村民桂梅膝下3个女儿,其中2个女儿考上了大学。大女儿考上了河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系,三女儿考上了河南农业大学。桂梅选择女婿的唯一标准就是热爱农村、回乡创业,女儿们都非常理解母亲的想法。大女婿司昊瑞与大女儿马文娟是同班同学,三女婿谢鹏飞毕业于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21年获得了农艺师资格证。女儿女婿每次回家,桂梅都要与他们探讨如何走种植、养殖、加工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路子。她还注意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把不少农民工抛荒的责任田流转过来耕种,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为女儿女婿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司昊瑞和马文娟在外积累了丰富的生猪养殖管理经验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乡创业的征程。投资208万元在确山县刘店镇建起养猪场,现有存栏母猪200头、存栏生猪600头。
科学管理增效益
谢鹏飞多谋善断、朴实能干,大学毕业后挑起了管理家庭农场的重担。
他深知进行土壤改良是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举措,不断穿梭于市农科院、省农科院之间,拜师取经,并与袁隆平研发团队中博惠科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百亩土壤改良剂项目合同,示范田不施化肥、不用农药、回归自然,还与河南省天中种子有限公司签订百亩种子试验田合同。
在小麦播种上,示范田变南北方向播种为东南斜8度方向,这样播种通风透光,每天可延长2小时光照期,亩均增产小麦50公斤。在花生播种上,由平地播种改为隆起贝子播种,在今秋收花生时效果明显,亩均增收花生米60公斤,附近群众看到后无不交口称赞。
谢鹏飞还是一个机械通,能驾驶维修各种机械车辆。每逢收割季节,他驾驶收割机连轴转,吃饭都是在田间,一身泥土和汗水。群众赞誉说:“这就是一个朴实的庄稼汉。”
三女儿马慧敏负责养牛场的后勤保障和网上销售粮食,并担任财务总监。
这4位大学生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协助。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手并肩绘制乡村振兴的蓝图。
美好的发展远景
谈到今后的打算,他们信心满满。一是实现流转土地1000亩,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每年向国家提供小麦50万公斤、玉米25万公斤、花生黄豆油料作物15万公斤。二是实现无公害粮食种植。所种的粮食全部使用有机肥,为国家提供优质粮油。三是办一个大型养鹅场,吸收本村人员就业,鹅场一半利润用于本村60岁以上老人福利。四是走种植、养殖、加工有机结合的路子。把在外地的3个养猪场集合成一个2万头的大型养猪场,地点设在汝南县老君庙镇;办面粉加工厂、油料加工厂和猪肉冷冻厂;对种植的粮油进行深加工,创立自己的品牌,安置更多富余劳动力就业,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