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4日
生态优先 环境改善

本报评论员


  1.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环境治理贡献日益凸显,美丽驻马店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得到同步提升。
  3.生态优先,就是生态保护优于经济发展和技术推广,就是发展经济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也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生态优先,要有“制”,即体制、机制、制度。
  我市切实践行生态优先原则,科学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市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驻马店市环境攻坚指挥部,建立了“1+8”协作办公室,创新了“网格+中队”“人防+技防”“案卷+督办”管理模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联办、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大格局;推行“周排名、月考核、年奖惩”的考核奖惩制度,通过生态补偿金制度调动县区环境治理工作积极性……
  5.生态优先,要有“治”,即方法、行动、措施。
  我市采取多种举措推进环境治理:强力推进“四大结构”调整,围绕城市建成区内重污染企业清零的目标,强力推进重污染企业搬迁;持续压减煤炭消费量,实施“气化驻马店”工程;以大宗物料运输“公转铁”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多式联运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十三五”期间建设生态廊道3308公里,完成造林面积96万亩,取缔非法采矿采砂点488家,完成生态修复点408个,完成1331家工业企业深度治理……
  6.生态优先,要有“至”,即目标、效果、成绩。
  我市环境治理成效如何?以下几项指标最能说明问题:2021年,我市PM2.5年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66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6.7%、7.0%;优良天数300天,同比增加20天;平舆、泌阳两个县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达标;14个国省控断面达标率100%,水体优良比例达71.4%,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2019年以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二,2017年至2020年在全省水环境攻坚考核中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等次。
  7.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2022年,我市生产总值完成3082.8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大关,增长7.2%,增速居全省第五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居全省第五位……
  8.事实雄辩地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
  9.事实雄辩地证明,保护生态环境一定要有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孔子云: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荀子云: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人对自然取之有时、取之有度,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
  10.事实雄辩地证明,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
  11.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盼望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