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30日
初心如磐党旗红砥砺奋进谱华章
    重走红25军长征路。

    永葆初心。

    多种形式上党课。

    重温入党誓词。

    抓在平时,用在战时。

    创“五星”支部知识竞赛。

    扫码看视频

  侯伟峰万东升文/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泌阳县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组织工作会议部署和县委要求,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突出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统筹推进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担当作为,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筑牢思想防线 党的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泌阳县紧紧抓住政治建设这个党的基础性工作,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持之以恒上下功夫。组织全县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党员领导干部领学带学督学,组织第一书记、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劳模代表、党员志愿者、青年机关干部7支队伍,积极参与创新理论宣讲。至目前,已举办各种理论宣讲2500多场,受教育人数50多万人次,发放“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理论政策知识100题宣传页1.5万多张。以“讲红色故事、悟入党初心、做合格党员”为主题开展“红色党课下基层”活动,并将活动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结合起来,推动全县各级党组织把讲党课、上党课融入日常、做在经常。累计开展“红色党课下基层”、书记讲党课、“党课开讲啦”等活动300多场次,录制党课视频20多部,1.2万多名党员干部接受了深刻党课洗礼。组织拍摄的《平凡造就不凡》《扶一把》等党员电教片在驻马店市第二届党员教育电视片微电影·微视频大赛中获奖,作品获奖量位居全市第一。
  扛牢政治责任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泌阳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强化群防群控。印发“两封信”(《致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一封信》《致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全体人员的一封信》)“三通知”(《关于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的通知》《关于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及时成立临时党支部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及时发现和总结宣传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的通知》),推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就地转化,构筑党建引领、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开展“党旗飘起来、党员站出来”专项行动,在全县1400多个县乡村级卡点、2122个疫情防控服务站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成立党员突击队700多个,共有1.3万多名党员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实现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党组织覆盖。加强网格化管理,规范设立乡镇(街道)、村(社区)、自然村(居民小区)、“多户联防”四级网格近5000个,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做到一根指挥棒、调动整张网;实行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发挥各方作用的“1+N”防控机制,全县所有村(社区)都制定了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引导群众加强自我防护,自我遵守、自我约束,互相监督;开展党员志愿者“红色代办”行动,提供无偿服务4000多次,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被河南电视台农村频道进行报道。提请县委表彰172名优秀共产党员,紧急划拨50万元党费专门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为打好疫情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聚焦常态防控、促进“双战双胜”。制定实施在复工复产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九条措施”,以及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十七条提示”,积极推动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复工,充分发挥生产一线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组织保证,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夯实基层基础 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发展
  近年来,泌阳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落实省委、市委提出的强基固本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以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为总牵引,集中实施了“‘五星’支部创建行动、三个一线关爱行动、脱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乡村班子换届百千行动”4个专项行动,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实施六大计划促党建工作发展。实施党建工作规范整治计划,深入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全县各类基层党组织按先进、基本达标、持续提升、重点整顿进行分类升级。培育示范乡镇党委3个,省、市示范村(社区)51个,示范机关党组织13个,示范“两新”组织7个。实施党建工作经费保障计划,村干部工资、村级组织专项经费实现“五连增”。投资6000多万元,对全县354个村的村室进行了扩建、新建,村室面积全部在200平方米以上,推动村级便民服务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农民办事不出村”平台。实施党建工作激励奖励计划,制定党建工作专项考核办法,把抓基层党建成效纳入干部常规性考察内容,与评先树优、任免奖惩等直接挂钩。实施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计划,采取“拉网式”排查、“靶向式”攻坚、“清单式”分责、“倒逼式”督查、“常态式”提升等方式,共整顿软弱涣散村、后进村60多个。实施党建工作队伍建设计划,全面落实村干部分级备案管理制度,完善村“两委”成员县级联审常态化机制,建立村干部资格联审、党员及村干部违法违纪通报、村干部动态调整等工作机制。实施村级组织后备队伍建设“双培”计划,采取党员群众推荐、个人自荐、村党组织讨论推荐的方式,按照村干部职数1 1比例、村党组织书记1 2比例,全县354个村已选拔储备后备干部1224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梯次阶段培养的良性发展格局。实施“农村基层组织‘补链拓面’”专项行动计划,采用村企联建、村社共建等形式,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联合体中建立党组织或党小组,实现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二是分层分类抓党组织提升。实施以健全村级“责任落实、工作运行、考评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夺旗争星”活动,建立城市党建创新“四联四化”机制,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的“轴心”作用,增强城市基层党建“吹哨报到”整体效应。“两新组织”党建开展“两个覆盖”质量攻坚行动,构建组织覆盖全面化、党务人员专业化、党员管理常态化、党建品牌阵地化、党建活动载体化、党建保障制度化体系。机关党建突出整治机关党建“灯下黑”,建立机关党建问题清单制度,发出县直机关党建“体检单”79张,着力解决机关党的组织生活不规范不严格等问题。三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新成立党群创业服务社,探索资源开发、资产出租、服务创收、股份合作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引领发展村集体经济。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4亿元,平均每个村投入扶持资金120万元,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覆盖,经验做法被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的生活》等媒体推广报道。
  强化激励约束 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就
  突出准确识人、因事择人、多策育人,统筹做好干部选、培、用、管工作。一是干部队伍更加过硬。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制度》,坚持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从“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战中选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干部。至目前,乡镇班子成员中有35岁以下年轻干部59名(其中,35岁以下乡镇党政正职6名、30岁以下年轻干部21名),占总数33.3%,平均年龄为41.56岁;专科以上学历100%,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82.5%;熟悉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干部占比分别为 86.5%、92.9%和94.2%。全县各级班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等配备更加合理,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更加过硬。二是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日益提升。依托党校培训主阵地,通过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建立健全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能力素质培养体系,着力增强了干部“八种本领”。采取“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培训班1025期次,培训党员干部2万多人次,全县党员干部网络培训率100%,全县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三是监督机制日益完善。建立12380举报电话、网络、来信和来访“四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从全县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和执纪执法部门干部中聘请32名干部监督联络员,在10个社区聘请20名监督信息员,构建起组织、群众、舆论、网络、家庭全覆盖的干部监督网络。指导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完成《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落实提醒函询诫勉举措。
  创新工作举措 人才引进取得新突破
  坚决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关心人才工作、研究人才工作、宣传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工作四个框架,先后完成了全县第十批和第十一批拔尖人才选聘工作;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以高端创新人才引进为突破口,结合雨露菌业院士工作站,恒都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积极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积极借助专业机构力量,利用“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平台,开展紧缺型人才招聘会,全县累计引进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1.28万名;完善用活各类人才信息库,打通企业与人才服务的联系通道。开展领导干部与专家人才结对帮扶,关爱人才,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