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元元
疫情期间,我市对中心城区和县域实行了临时管控,一些群众产生了“烦躁、恐惧、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如何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心理防护?记者采访了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心理专家贾金鼎。
贾金鼎告诉记者,解决好“烦躁、恐惧、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获取权威、科学的信息。面对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我们要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关注权威、科学的信息。同时,要适量关注疫情信息,以每天浏览信息不超过一小时为宜,并做到不道听途说,不信谣言、不传谣言,消除恐慌情绪。
以理性平和心态,理解接纳不良情绪。面对压力和危机,一些人会出现“失眠、烦躁、恐惧、焦虑、易怒”等心理反应,这是比较正常的,大多数人会有类似的体验。我们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态,正确面对新冠疫情,正确对待临时管控,理解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负性情绪会逐渐缓解。
规律作息,合理安排生活。保持原有的作息习惯,让生活正常和有序起来,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不要把注意力全都放在疫情上。更不要生活无序,通宵不眠。可以利用在家休息的时间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练练书法、学学舞蹈,听听音乐、练练太极拳等,把握好生活节奏,丰富好自己的生活。
避免惰性,坚持运动。我们要保持平时的健身习惯,积极开展居家运动,比如八段锦、瑜伽等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其他形式的室内运动。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宣泄,可以缓解我们的负性情绪,增强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加强人际沟通,寻求人际支持。要尽量保持与家人、朋友的联系、沟通,掌握家人朋友的情况,减轻对家人朋友的担忧,了解外界的情况,减少被隔离的感觉,感受被支持的人际力量。还可以与家人一起做饭、干家务、看电视等,以及进行其他一些家人可以共同参与的活动,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归属感、亲密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