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侯伟峰
每天吃完早饭,王秋双都会开着电动轮椅准时来到村扶贫工厂,一次领取2000个耳机的电子元件,在家加工完成后再送回工厂。
通过村扶贫工厂,身有残疾的王秋双在家门口再次实现就业。“想干就干点,自由!找个事干打发时间,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王秋双说。
王秋双是泌阳县杨家集镇晁庄村人,扶贫工厂是半年前县产业区芯龙电子在晁庄村建设的一个分厂。
800平方米的扶贫工厂与晁庄村委一墙之隔。7月5日16时,虽然室外气温近40℃,但是扶贫工厂车间里却凉风习习。晁庄村党支部书记禹清业说,为了给工人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车间配备了中央空调。
记者采访中看到,扶贫工厂管理比较人性化,家长在流水线干活,旁边就是正在写作业的孩子。妈妈带着孩子、奶奶带着孙女,看着妈妈、奶奶累了,孩子还不忘帮忙去接杯水。
“工厂不但允许带孩子上班,还组织专人看管。”工厂负责人贾西存介绍,不管是放假还是周末,考虑到部分孩子需要照顾,为了让工人放心工作,工厂安排专人带孩子学习。另外,工厂对面就是村文化广场,也是孩子游戏活动的理想场地。
“丁书凤143.9元、贺新业146.1元……”在每日的工人计件统计表中,记者看到,通过工人技术的不断提升,看似按分计件计酬的小元件,60多名工人每天的工资都在60元~150元之间。
车间门口是一个餐厅,操作间与就餐的地方用玻璃隔开,虽然简易但很干净。为了方便工人,厂里每天中午都提供免费午餐。贾西存说:“天热,工人中午不用来回跑了,时间省出来,工作时间更充裕。”
残疾人也能在家门口就业,管孩子、挣钱两不误。外检员刘萌说:“之前在南方工厂打过工,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咱这扶贫工厂不比千里之外的大厂差,家门口挣钱,不耽误管孩子,干着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