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08日
科学解读噪声性耳聋
  声音在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但是使人厌烦、不需要或杂乱无章的声音却会影响人的健康,人们称此类声音为噪声。比如,机器轰鸣、高音喇叭甚至美妙的音乐,在你不需要时,都可能成为噪声。
  噪声作业是指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周噪声暴露声级≥80dB的作业。
  一、根据产生噪声来源的不同,噪声可分为三种
  1.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声音,如冲压、打磨、机加工、纺织机等,绝大部分生产性噪声属于这类噪声。
  2.流体动力性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产生的高压风、高压水的喷射等所产生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发出的声音。
  二、噪声对人的影响可以分为生理影响和心理影响两个方面
  生理影响:噪声会对听力产生影响,噪声高到一定强度会造成听力损伤。大量研究表明,噪声超过75dB(A),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影响。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产生暂时性听力阈移,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变成永久性阈移,造成听力损失。
  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使人精力不易集中、心绪不宁,影响学习和休息。长期不良情绪和作息,易导致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等疾病。
  三、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与控制
  1.控制噪声源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
  2.合理规划设计厂区与厂房,产生强烈噪声车间和非噪声车间之间应有一定距离。
  3.通过消声、隔声、隔振等手段,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
  4.当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佩戴个人听力保护器是一项有效预防措施。个人防护用品有防声耳罩、耳塞、帽盔。
  5.实施听力监护措施。
  6.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听觉系统疾患者禁忌从事噪声作业,对已发生职业性噪声耳聋的患者,应调离噪声岗位。
   (驻马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测科 周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