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2日
居家社区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记者 滑清泉 高君瑞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养老服务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未来每个人也将成为老人,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功在当代、泽被后世。
  去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省委、省政府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五个一”建设作为今年省定民生实事,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出台“2+4+N”系列政策文件,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五个一”建设定为市定惠民工程,并把普惠养老产业纳入“中国药谷”主导产业,倾注真感情、拿出硬措施,力争8月底前圆满完成“五个一”建设任务,以实际行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为加快推动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6月15日至16日,我市组织开展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观摩点评活动,晒成绩、比做法,找差距、补短板,学经验、厘思路。两天的时间,观摩团认真聆听讲解、仔细翻阅资料、频频拍照记录,在相互比对中寻找差距,在观摩学习中力促提升,起到了“相互交流、拓宽思路、传导压力、鞭策激励”的作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源头破难题 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宽敞明亮的卧室、整洁卫生的餐厅、绿树掩映的院落,三三两两的老人在一起,或拉着闲话,或做着运动——这样一幅“夕阳红”的惬意画卷,不时出现在观摩团成员眼前。
  然而,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曾经是个大难题。
  为此,各县区开展新建小区配建移交解决一批,坚持养老用地人均0.2平方米、新建小区养老用房每百户30平方米、老旧小区每百户20平方米标准,把好新建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关。
  在驿城区老街街道,观摩团看到该街道严格落实新建小区规划、配建、移交养老服务用房流程与手续,主动干预、强化约束,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同信幸福里小区配建的社区服务用房,面积2800平方米,从源头解决了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难题。
  同时,各县区因地制宜,利用老旧小区挖潜改造一批,在制定城镇老旧小区年度改造计划时,统筹考虑养老服务设施选址、项目编报和建设工作,将需要补建、可以插建的项目纳入重点支持范围。遂平县灈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在原设备厂家属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时,申请的养老服务设施项目资金,面积2030平方米,与老旧小区改造同步进行、同步完成。
  汝南、泌阳、正阳、确山等县,则是利用闲置用房改建,认真盘点公有闲置用房,综合房屋结构及面积,将其改建为嵌入式养老机构,与附近的社区养老设施打包,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原正阳县行政服务中心搬迁后,只有少数几个单位在那办公,大部分用房处于闲置状态,县委书记亲自拍板,整个中心全部腾空,将其改造转型用于养老服务,现已打造成清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面积4705平方米。”正阳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特色养老服务 为老人撑起“保护伞”
  智能床位搬回家、专业服务送进门、健康数据传上网,在家享受养老院式的照护……一张设在家庭的养老床位,让汝南县的独居老人们感到十分安心。
  “我们打造了集紧急呼叫、智能监测、健康管理、医疗救助、生活服务、场景互动于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目前,全县已有2800多位老人享受到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汝南县中心敬老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观摩中,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不时吸引着观摩人员的目光。
  除了汝南县,泌阳、正阳、开发区等县区也建立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互联网、物联网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汇聚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与市场供给,为老年人提供“订单式”“菜单式”服务。
  养老关系民生,情牵百姓。健全的养老服务,不仅为老年人撑起了“保护伞”,更是提升社会保障的根本基石。
  各县区综合考虑本地老龄化趋势和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等因素,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市、县区、街道、社区、居家五位一体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正在逐渐形成。
  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均设有长期托养床位,用来解决老人全托、短期托养刚性需求。
  不仅如此,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都开展有日间照料、居家上门、巡访关爱等服务,延伸提供以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行“六助”服务为重点的居家服务。部分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还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签约、巡诊、上门、居家照料等医康养一体化服务。
  在开发区关王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医疗和养老资源整合、服务衔接,做到了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所到之处,居家社区养老工作亮点频现。观摩人员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领悟,在盘点得失中积蓄力量、凝聚共识。
  推进品牌创新 从“养老”到“享老”
  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
  驻马店作为人口大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39.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高达20.1%。如何让老人高质量度过晚年生活,是一道亟须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养老产业虽是“夕阳事业”,却是“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市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医药资源和生态资源,在发展“银发经济”方面具有多重优势,吸引了不少专业机构抢滩进驻。
  6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我市因“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工作成效明显”,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事实上,在观摩中,大家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中,从“养老”到“享老”转变,这有赖于各县区积极主动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各地特色的居家社区养老品牌和顺应老人养老意愿的模式,为老人提供了高质量服务。
  在驿城区,街道综合养老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立了“大中心+小中心”连锁体系,引进河南安泰等专业机构承接运营,增强市场竞争活力,带动了养老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观摩团成员还了解到,为激发养老市场活力,正阳县、遂平县、泌阳县、开发区等县区引进了河南安泰、河南康宁、天津中民聚康、颐城康养等一批省内外养老运营企业,承接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带动了驻马店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各县区正在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以等级评定中的四星、五星养老机构为基础,通过公办民营、资金引导、政策支持等,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本土养老服务品牌,增强养老产业内生动力。
  一个观摩点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次观摩就是一次有效的“充电”。
  点赞、收获、榜样……是这次观摩活动大家提到最多的词。大家通过互看、互评、互学、互比,展示成绩、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差距,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000多年前孔子描绘的理想社会正在徐徐照进现实。围绕“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的时代命题,驻马店将继续坚守人民情怀、践行使命担当,打造中部地区可复制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驻马店模式”,叫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驻马店品牌,让每位老年人都能幸福安度晚年,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