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9日
市乡村振兴局 奏响“三业同频”最强音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
  本报讯(记者 陈 诚 见习记者 焦 琳 通讯员 王 静)近日,笔者从市乡村振兴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已为336家帮扶企业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31.87亿元,带动11.86万户脱贫户户均稳定增收2400元以上;帮助脱贫群众实现外出务工21.54万人,超额完成省定20.02万人的目标任务。
  坚持产业引领筑基础。扬农业优势,依托正阳花生、平舆白芝麻、泌阳夏南牛、确山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脱贫户”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与脱贫户及监测对象稳定增收。抓实加工业,依托藤编、服装、渔具、电子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帮扶车间+村集体经济+脱贫户”模式,鼓励企业进村办厂、办车间、办加工点,带动因病、因残或因照顾家庭不能外出的脱贫群众及监测对象协同发展。壮大电商业,依托特色农业、加工业产品优势,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把脱贫乡村的产品推销出去,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本地电商平台。
  坚持就业稳盘强支撑。技能培训促就业,按照“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整合人社、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教育、科技等部门培训力量,提高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技能培训率、持证上岗率,促进务工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推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稳定就业增收。岗位开发保就业,持续优化公益岗位安置,因地制宜探索开发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村务管理员等固定性扶贫公益性岗位,围绕疫情防控需求,开发防疫消杀、卡点值守等应急管理服务岗位。外出务工固就业,通过“摸清务工就业需求、强化就业信息服务、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四项措施,着力拓宽就业渠道。
  坚持创业驱动赋新能。金融支撑强保障,全面落实小额信贷政策,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组织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宣传、对接活动,持续加大小额信贷投放力度,鼓励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的脱贫户自我发展。典型激励树标杆,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案例征集宣传活动,挖掘一批优秀返乡创业者先进事迹,在本地新闻媒体进行刊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针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挖掘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