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31日
被骗近20亿元, 1500余名老人缘何中招?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沈汝发
诈骗陷阱 新华社发 徐 骏 作

扫码看全文

  近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南京市鼓楼区、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集中宣判5起养老诈骗犯罪案件,涉案金额近20亿元,被骗老年人1500余名。
  投资“养老项目”、提供“养老服务”、销售“养老产品”……这些案件中的一些诈骗手法,颇具代表性,值得引起公众警惕。
  投资“养老项目”、提供“养老服务”、销售“养老产品”
  据江苏省高院审判委员会委员阚少敏介绍,江苏省高院4月份以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涉及案件40余个,还有50余件在侦在诉。案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投资“养老项目”、提供“养老服务”、销售“养老产品”。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群体关注“身后事”的心理,设立若干资产管理公司,组织销售团队,推荐养老项目。销售“地宫穴位”等涉老项目的朱国华等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据办案法官介绍,2014年3月至2018年7月,朱国华等人注册多家公司,将被政府叫停的不合规“地宫穴位”等项目虚构夸大,以年化收益率7%至12.5%为诱惑,承诺还本付息进行销售。
  “公司的人邀请我去酒店参加年会,吃饭时让我帮忙完成业绩,我就刷POS机购买了5万元理财产品。”一名被骗老人说,“后来公司出事,就不能兑付了。”
  “我连卖房子的钱都被骗了。”一名被骗老人说,“对方不停地找我做工作,送礼品、请吃饭、参观公司,就签了合同。合同上承诺返本付息,结果到现在还有525万元没有兑付。”
  江苏省高院审理查明,朱国华等人非法集资达18.7亿余元,至案发尚有9.1亿余元未能返还。主犯朱国华被判处无期徒刑。
  一些不法分子以养老服务为幌子诱骗老年人。提供“养老床位”吸引投资的“爱福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就是这样一个案例。
  据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办案法官介绍,“爱福家”业务员以“5元办个会员卡,就免费吃喝玩乐”“投入40万元保证金,集团下的四个基地免费住”“保证金每月有高额回报,以后子女还能继承”等“话术”诱导老年人。
  “爱福家”入会门槛极低,起初并不需要购买产品,很多老年人以为交5元入会费就有地方打牌聊天喝茶解闷,都欣然前往。在日常接触中,业务员抓住空巢老人的孤独心理,送鸡蛋、水果,开展感情攻势;逐渐熟悉之后,推销“养老产品”,承诺每年13.5%的高额利息,最后骗钱跑路。
  一些不法分子摸准一些老年人有医疗保健需求且判断力较差的特点,对老年人销售假冒伪劣养老产品。销售假冒养老产品“301参茸倍力胶囊”的杜东洋等人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家住四川攀枝花市的一名被骗老人说,他有一天收到一个评书机,里面循环播放着“301参茸倍力胶囊”的广告,正好可以治他老伴的病,便打电话咨询。对方自称是北京某医院的教授,说只要吃了这种产品就可以治好病。“一开始购买了一个疗程,没有效果;对方说要吃一年才有效果,就继续买,一共被骗去一万多元。”
  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审理查明,在这个案子中,400余人被骗。
  (新华社南京5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