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09日
“雅操方正”的都御史曹凤

谢石华

  曹凤(1457年~1509年),字鸣歧,号西野,新蔡县城西大街人。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进士,历官祁门知县、陕西道监察御史、苏州知府、山西右参政、湖广右布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都察院佐理院事等。“公性清介,孝友诚谨。私居,终身不御纨绮,不畜婢妾,不问货殖。父母兄弟无间言。与人和易,不为矫激之行。处乡党恂恂煦煦,若无庙廊贵者。宦迹所至,遗爱在民。祁门则竖碑立祠,苏州则志列名宦,延绥则将士戴服”(《曹公墓志铭》)。尤以慧眼识荐才子唐寅、抗节权宦刘瑾而称重天下,史称“雅操方正”“在乡称名贤,在朝称名臣”,是第一个被奉入新蔡文庙“乡贤祠”的新蔡乡贤,六十年后“至今犹有过其宅墓而问且拜者”(《曹氏家谱》)。

  整肃纲纪治吏风

  弘治二年(1489年),曹凤晋升陕西道监察御史。这时正当明孝宗朱祐樘改元之初,曹凤秉公论事,提出的理政意见大多被朝廷采纳。偶因奏事失仪被劾,皇帝对身边人宽宥他说:“此曹御史也,好官当略其细过。”曹凤奉命巡按江北,颍州(今阜阳)某佥事爱吹牛拍马、议论人短长,却无心正业,曹凤了解情况后随即上书弹劾,免了这个佥事的职,官风为之肃然。

  移风易俗正民风

  弘治六年(1493年),曹凤升任苏州知府。苏州当地因为经济富裕,风尚奢侈,“精食馔,鲜衣服,丽车栋,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并崇尚火葬。曹凤到任后,制定了办理婚丧嫁娶的规模、费用等礼仪标准,禁止火葬、告示民间,一切从俭、反对浪费,深得民心。

  慧眼识才荐唐寅

  苏州才子唐寅(字伯虎)16岁就中案首(秀才第一名),名重乡里,但因青春年少、放荡不羁,科考时遭到主考官方志(监察御史)非议,不拟录取。按照明朝的规定,科考是乡试前一年由各省视学主持的预考,科考通不过的不能参加正式考选举人的乡试。当时,曹凤在苏州任知府,通过时任温州知府的苏州籍同僚文林(唐寅好友文徵明之父)了解到,唐寅才华横溢、本质不错,不应该弃置不取,遂以惜才之心力劝视学方志改变主意,使唐寅得以补录榜末。次年,29岁的唐寅到南京参加乡试,一举夺魁,高中解元(举人第一名),名动京师,不料翌年到京师参加会试时,本可高中状元的唐寅却因官场内斗,遭遇科场案牵连,锒铛入狱受尽折磨。危难之时,又是曹凤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屡次上书向皇上辩白,终于使唐寅得以无罪获释,降为小吏。唐寅感激曹凤的知遇之恩,但对官场心灰意冷,从此绝意仕途,醉心于书画山水间,成为诗、书、画三绝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正德三年(1508年),曹凤遭刘瑾报复解职归里为父守孝,当时已名满天下的唐寅闻知恩师落难,不避风险,千里迢迢到新蔡看望曹凤。民传唐寅在新蔡陪伴曹凤住了一年多,留下了大量墨宝。

  洞识奸情惩凶犯

  明朝沈奇等撰的《续耳谈》一书,记载了曹凤一则小故事:
  弘治年间,新蔡人曹凤任苏州太守。有一个姓钱的员外贪恋赵重阳的女色,设计杀害了她的丈夫。县令杨子器审问当事人,他们都不承认,只好暂时把他们关起来,但自此以后当地大旱数月。
  后来,县令听了名士桑民怿的点拨案情才破。当时大雨如注,阖县欢呼!县令又把案件移送知府进一步审核。钱员外乃贿赂某劫盗,让他承认人是他杀的,但知府曹凤坚决不信。钱员外又向朝廷上诉,朝廷下令由南京留守政府的司法部门提审,钱员外借机贿赂关键人员,竟然被判免于死罪。可是,当他们步出南京都门时,本是大晴天却忽然来了一声惊雷,把做贼心虚、惊魂未定的奸夫钱员外和淫妇赵重阳都震死了,真是天意难违。

  刚直不阿抗刘瑾

  正德二年初,曹凤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乃严整军备,寇不敢入。到了年底,曹凤奉召入京,主持都察院日常事务,当时宦官刘瑾把持朝政,人称“内相”。而皇帝朱厚照已经十多日没有上朝办公,有人劝曹凤先拜见“内相”,曹凤断然拒绝:“未见天子,先拜权宦吗?礼仪何在?”后刘瑾向其主动示好,暗示曹凤此次升迁是他的功劳,并问曹凤如何报答自己。曹凤坚决反对结党营私,不搞人身依附,理直气壮地对刘瑾说:“都御史的职责就是维护纲纪,宣扬圣德。”刘瑾非常恼怒,伺机报复,遂借曹凤父丧,令其解职归里守孝,后又捏造事实,诬陷曹凤贪污延绥粮款,严令限期填补,致其倾家荡产偿还布五百、粟千担。正德四年(1509年)五月,曹凤含恨而死,年仅53岁。次年,刘瑾被诛,朝廷给曹凤平了反,并派专人到灵前祭祀。

  礼让成就仁义巷

  在新蔡县西大街路北,有一处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名胜古迹——仁义巷,上面有一块由笔者撰文、新蔡县人民政府立的碑文:
  “明朝初年,湖北客商胡氏,卜居县城西街路北,开设易和同商号。景泰末年,曹氏入城为西邻,一向和睦共处,后因地界纠纷久讼未果。正德年间,曹氏诉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曹凤,凤复家书劝解:‘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悔悟,主动让界三尺,胡氏感动,亦让界三尺。遂成宽六尺长三十三丈的南北小巷,甚便四邻出行,街坊感其睦邻美德,誉之曰‘仁义巷’。嗣后,曹氏科甲不绝,胡氏生意更旺,数百年来,传为美谈。”
  据考证,新蔡仁义巷,大约形成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曹凤任都察院佐理院事时,是全国得名最早的仁义巷之一,比康熙年间形成的安徽桐城六尺巷早了200多年。

  三代御史耀门庭

  好家风培育好子孙。
  新蔡仁义巷形成后,曹凤一门更是人丁兴旺、科甲不绝。据不完全统计,曹凤之后相继培养出两位进士、五位举人和数十位秀才、贡生、监生等,其中最著名的有乡绅曹大夏和进士曹亨、曹守勋等。在曹氏宅区所对应的西大街耸立的“金榜传芳”“桂林一枝”等七道牌坊,曾经是新蔡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辉煌四五百年。
  其子曹大夏是新蔡名绅,虽终生未仕,但喜欢奖掖后进、支持公益。乾隆《新蔡县志》称赞:“凤……之子大夏,性秉纯正,终日危坐无惰容,尚俭约、好宾客,见后辈学有进益,辄奖誉不已。以子亨贵,赠如其官。”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为营造尚学之风,曹大夏筹巨资铸造了两套1.25米高、重达数百斤的孔子铜像及规格略小的颜曾思孟孔门四杰配像,一套赠予曲阜孔庙,一套“奉之塾宫,钦于万世”,五年后移于新建的县文庙供奉。但曲阜孔庙的那套孔子及弟子铜像后来被人为损坏了。新蔡的孔门四杰像虽没能保留下来,但孔子铜像却有惊无险、得以幸存——局部被砸坏处得到完美修复,并复制一套替代展出。因此,新蔡县这尊孔子铜像便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尊,堪称国宝。
  其孙曹亨自幼热爱读书,为人耿直,大有祖风,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郎中、兖州知府、荆南道副使、浙江右参政、湖广参政、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工部尚书(明朝迁都后,在南京设有留守政府)。初任京官时,京都贵戚多骄横不轨,曹亨执法公正不阿,使贵戚们气焰收敛,百姓们拍手称快。出知兖州府时,曹亨以严为治,敏思善言,史称“奏绩为天下第一”。年六十,巡抚太原,闻边关告警,先于守边大将顶风冒雪策马披甲赴敌,军心大振,合力破敌于龙泉关下。曹亨因功升为兵部右侍郎,大力整顿京军,穆宗皇帝检阅后龙颜大悦,厚加奖掖。
  曾孙曹守勋(曹亨侄子),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历任山东曹县知县、浙江道御史等职。在御史任上,曹守勋秉承祖风,公正执法、直言敢谏、贡献突出,明熹宗特赐他“豸绣承恩”坊以示表彰。
  曹凤优良的家风传承,打造出“一门三御史,四代皆名贤”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