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一年春草绿,又逢清明祭扫时。清明小长假是市民祭祀扫墓、春游踏青的高峰期,也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期。近年来,汝南县文明办连年在清明节前向全县广大群众发出文明祭祀的倡议,要求清明节期间文明祭祀,以鲜花、植树和清扫墓地等方式缅怀故人,寄托对逝者的哀思,严禁烧纸钱、燃放鞭炮,移风易俗树新风,让清明更“清明”。
笔者认为,汝南县文明办发起这种倡议非常及时,也相当必要。清明时节通过祭扫的形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已经成为国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重要的精神寄托。尤其是近年来清明节纳入法定节假日,倡导文明祭扫已成为节日文化的重要元素。然而年年过清明,却未必都“清明”。
寄托哀思、缅怀故人,需要的是静思怀想和心诚意至。可是,近年来一些不文明祭扫活动屡见不鲜。比如,尽管各地三令五申禁止燃放鞭炮、燃烧纸钱,仍有人对此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有的祭祀看风水、比排场、摆阔气,大操大办、大吃大喝……这些不文明的祭扫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败坏了社会风气。
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扫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促进文明新风的一种活动。当越来越重内涵的清明节遭遇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倡导创新方式、绿色文明祭扫的呼声越来越高。当前,我们要认真遵守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网上祭扫、错峰祭扫、节俭祭扫、健康祭扫、生态祭扫的方式,既倡导了简朴、环保、文明的祭祀理念,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也达到了缅怀故人的目的。
让清明节回归清洁而明净的本色,既是个人情感所盼,也是社会和谐所需。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用文明祭扫的方式助力战“疫”,用实际行动共建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