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见博)从玉论史,以玉证史。日前,我市文化学者李国忠撰著的《最早的中国》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广受读者喜爱,在京东、当当等著名图书平台上架后已脱销。
《最早的中国》分上卷、中卷、下卷三部分。上卷从国内外博物馆所收藏发掘玉器入手,从玉论史,以玉证史;中卷是剖析上古神话传说,作为历史的故事化遗存,并以古籍相证,对应传说时代,形成历史系统;下卷以历史韵文化遗存为纲,从先秦流传的诗谣歌赋中洞悉历史、佐证史前时代。上、中、下三卷既紧密联系,互为组成部分,又自成体系、有所侧重,可谓是纲举目张、视角多维。
《最早的中国》还是一本“用全新多维视角论及中华民族的溯源书”。本书从上古时代开始,就中华民族的文明萌发、早期发展和民族初步融合各个时期进行探讨。作者察觉“往昔言史者言史,说文者说文,考古者必发掘,究籍者曰考据,论陶瓷、青铜及玉器者更是就物论物”的局限,提出了中国历史具有独特的“玉器时代”的观点,以中华古玉器为载体,以玉文化为核心,从玉论史,以玉证史,从玉器的起源传承过程论及中华民族的融合过程,以科学考古出土的大量玉器实物佐证,参考可信的社会文物艺术品和古代文献记载,以缜密严谨、纲举目张的论述,有力地回击了甚嚣尘上的“中华文明起源”的“不确定论”“外来说”“中华文明只有三千多年”等说辞,为中华文明正本清源,彰显中华文化自信。
《最早的中国》著作者李国忠,河南上蔡人,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早年喜爱诗歌散文创作,发表散文诗歌作品百余首(篇),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力。李国忠大学专修历史专业,毕业后从事地方史志和经济、管理及相关学科研究,可谓博古通今、学识渊博,先后在《中国软科学》《中国地方志》《史志文萃》《史学月刊》《中州今古》《天中学刊》等发表论文一百多篇百余万字,出版有《科技兴区探源》《科技管理指南》等,参与编著《驻马店地区志》《驻马店市志》等,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优秀论文奖,曾两次被评为河南省驻马店市拔尖人才。《最早的中国》是李国忠从事玉器史研究的序章,作者正在撰写恢宏巨制的《中国玉器史》,更是开先河之作,值得玉器研究领域的学者和爱好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