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欧阳为 曹筱凡 许嘉桐
科学的思想,总是闪耀穿透迷雾的光芒,具有跨越时空的魅力。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一场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由此开启。六年多来,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经济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升华,在全球引发越来越广泛的共鸣,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经济思想聚焦于“协”,统筹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兼顾效率与公平、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指引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为当前复杂条件下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供智慧之钥。
协同共生,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肯尼亚东北部,位于沙漠地带的加里萨郡,整齐密集的太阳能板如同一座座“能量之岛”,蓄积这里的太阳能惠及千家万户。作为东非最大光伏电站,加里萨光伏发电站由中企承建,有效缓解了当地“电荒”。
这是中国绿色发展理念海外实践的一个缩影。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地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国际社会应对却明显碎片化。众多没有赶上工业化红利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如何更有效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短期效益与长期利益的难题。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出访哈萨克斯坦的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两山论”。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制定相关行动方案;以实际行动支持《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多边议程,助力发展中国家走绿色低碳道路。中国绿色行动为加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论述,为实现永续发展指明方向,激发越来越广泛的共鸣: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会议通过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的工作理念……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刊文说,中国生态文明理念不仅包括减排和生物多样性,它使人类超越工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后的消费方式,进入更高发展阶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扫码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