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0日
看春晚说应对“老赖”之策略
  □ 刘军民
  在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中,沈腾、马丽等主演的小品《还不还》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沈腾扮演的“老沈”面对两位老同学常远、艾伦上门讨债,装病卖惨,百般抵赖,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一个时期以来,民间借贷案件无所不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许多家庭都有被借款不还的情况。笔者作为执业律师,在办理民间借贷案件的过程中遇到的“老赖”形形色色,借此机会给观众和读者捋一捋民间借贷的实务,归纳建议防范“老赖”的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向专业律师咨询寻求帮助。像艾伦说的考个律师证恐怕来不及,也不一定能考上,找一个考过证的律师不难办到,律师事务所的大门是敞开的,律师作为法律工作者普法宣传也很必要。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民间借贷的关键证据是借条,书写借条大有讲究,马虎不得。借条应当由借款人当面亲自书写,一定要写成“借条”,不要写成“欠条”。借条上要有借款的事由、出借人和支付方式、借款金额大小写、借款利息与期限、借款人身份证号码和住址、落款日期等,最好由夫妻共同签字并按印,便于以后执行。还要保存好支付款项的证据,如银行流水、存取款凭证、影视资料、证人证言等。
  其次,不要贪图高息,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借贷活动都有风险,尤其在经济形势欠佳、诚信还有缺失的情况下,一旦借出风险难以掌控。一定要认识到社会分配的主要形式是按劳分配、靠勤劳致富,而不是按资分配、靠高利贷致富,利息回报不能高于各行业利润的平均水平,否则高息难以兑现,引发矛盾不稳定。现在的民间借贷案件都是前几年吃高息红火时留下的后遗症,仍然没有消化完毕,起诉到法院的只是冰山一角。关于利息问题,国家不断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2021 年 12 月 20日调至3.8%,2022年1月20日调至3.7%。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这意味着,从2022年1月20日起,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从之前的 15.4%降到14.8%。
  再次,民间借贷纠纷先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才考虑诉讼。民间借贷都发生在亲戚、朋友、同学之间,有特殊关系和感情基础,顾念旧情,协商解决的余地很大。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诚信为美德、一诺千金的优秀传统。作为民事案件,法院系统倡导调解贯穿于案件始终。全国优秀法官、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宋鱼水把自己的工作与维护社会稳定紧密相连,千方百计做好解开当事人心结的工作,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在她审理的案件中,70%是调解结案,充分展现了她调解纠纷的耐心态度和高超能力。调解结案是法官、律师和当事人共同期待的。
  最后,笔者呼吁要加大对“老赖”的执行力度,完善诚信缺失惩罚机制。对生效的判决及时执行,终生追究。凡借假离婚转移财产的,可将其配偶列为执行对象。对故意隐匿、转移财产拒不履行判决的,追究其刑事责任。要建立个人诚信档案,采取社会道德、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让诚实守信的人得到褒奖,让失信的“老赖”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