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看全文
新华社记者 王 丽 向定杰
一年前,随着贵州紫云、纳雍、威宁、赫章、沿河、榕江、从江、晴隆、望谟等九个贫困县脱贫出列,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清零”,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作为全国最后一批脱贫县,它们曾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和“最短板”。一年来,这些曾经的深度贫困县干部群众“出列再入列”,一手扎扎实实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手风风火火加速度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在黔山秀水中描摹充满希望的新画卷。
筑根基:“四个不摘”紧密衔接不断档
地跨雷公山、月亮山的榕江县,沟壑纵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80%以上。在县委1号会议室,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举行的调度电视电话会议,一年间已接近30次。
“每月至少一个大调度,及时研判存在的问题。”榕江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石仕玺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次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就改成了乡村振兴指挥部,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榕江县定威水族乡曾是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我们发现脱贫不稳定户45户214人,边缘易致贫户39户177人,经过动态监测帮扶,已全部消除风险。”对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乡长潘之泽很有信心。
各地都像打脱贫攻坚战一样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乌蒙山腹地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去年开始,由政府出资为动态监测到的人均年收入低于5000元的脱贫户和低收入边缘户统一购买保险,用理赔金对“收入掉线”的农户进行救助。
家住观风海镇七里半社区的赵兰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患尿毒症常年要在医院做透析,三个孩子又在读职校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