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行在喂牛。
日前,笔者在新蔡县余店镇八里岗村“90后”小伙儿、共产党员李雨行的肉牛养殖场看到,70多头西门塔尔肉牛正低头嚼着主人为它们精心配制的料草,个个流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一头母牛一天能吃3公斤秸秆,一头公牛一天能吃6公斤秸秆。当然,光吃秸秆也不行,另外还为它们精心配制了有豆子、豆角、玉米、麦麸等加工在一起的配料。”李雨行一边忙碌着喂牛,一边和笔者攀谈。
在攀谈中得知,李雨行以前在海南昌江、西平、新蔡分别开过理发店,经营美容美发日化产品,还开过服装店,生意还可以,就是挣不了大钱。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一个养牛的朋友给他念起了“养牛经”,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心动不如行动。李雨行自费到郑州参加了养殖培训班,并买来了有关书籍,认真学习养牛技术。2019年5月,他在几个兄弟闲置的宅基地上盖起了牛棚,筹措资金购买了30多头西门塔尔小牛犊,正式当起了牛倌儿。
“到去年底,我的养殖场已发展到70多头牛的规模,每年能下崽20多头,再加上卖掉的40多头小牛犊,3年累计养殖100多头牛。一头小母牛犊可卖1.3万元,除去成本4000多元,纯利润8000元左右;一头成品母牛可卖2万多元,因为吃的草料多,每头牛利润4000多元。去年纯利润40多万元,今年行情不错,估计比去年还要更好。”李雨行念起了“养牛经”。
“别小看这不起眼的秸秆和花生秧,在我这里可是成了香饽饽。由于收的草料较多,自家养的牛也吃不完,我就把草料卖给别的养殖户。按秸秆每吨400元、花生秧每吨800元计算,我一年卖草50吨,光这一项就有不少收入。”李雨行算起了自己的经济账。
据了解,八里岗村像谢铁锤、岳团结、赵东友等种地大户,每年可为李雨行提供1000多亩的秸秆。
为了不污染环境,他还搭起了尿池棚、凉粪棚,修建了化粪池,而晒干的牛粪还可以卖给蔬菜种植大户,实现了变废为宝,合理利用。“我和周边的肉牛屠宰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销路不用愁。肉牛的价格也一直比较稳定,上下浮动较小,不像养猪那样价格大起大落,让人心惊肉跳。”李雨行说,“我去年入了党,还当选为村委委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更要有责任和担当,我感到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不但要自己致富,还要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振兴。”李雨行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