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要充分发挥人才、科技、文化、组织优势,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服务乡村振兴的历史新使命。”温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定福以《红色引擎 绿色发展——温州理工学院的乡村故事》为题,分享了高校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举措。
“新铺设起的百兆光纤网,让西和城乡孩子与世界近在咫尺,教育高质量脱贫点亮贫困家庭孩子的前行之路。”甘肃省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全国最后摘帽的52个贫困县之一。西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苏长林带着胜利的喜悦,分享了乡村新变化、新面貌及对未来振兴发展的新憧憬。
论坛分享了北部湾大学、浙江万里学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黄淮学院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创新案例。
互学互鉴 赋能教育蓬勃发展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离不开产业、技术和教育的国际合作、协同及交融。在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赋能双循环: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分论坛上,来自中国、新西兰、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高校和学术组织代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会,共同探讨如何加强教育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培养适应“国际合作新格局”战略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人文交流缩短了心理距离,缩短了文化距离,浇铸了共同体的意识,促进了集体认同。”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教授李丹从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出发,强调了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路径。
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副主任宋凯从有色金属国际产能合作的新进展、有色金属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构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三个方面。分享了有色金属行业服务双循环,开拓国际产能合作,培养本土人才,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案例。
德国北黑森应用科技大学副校长迈克尔·纳莫克尔及德国北黑森应用科技大学数字和安全管理主管史蒂芬·考文特共同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环境控制对信息物理社会的影响》的主旨报告。
“通过平台为产业服务,把更多高校科技成果实施产业化。”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固态电池协同创新平台主任谢海明介绍了固态电池协同创新平台搭建的基本情况和战略意义。
来自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思特雅大学、日中高龄者福祉协会的参会嘉宾围绕“国际合作的多样化实践”的主题进行创新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