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 林苗苗 倪元锦)11月22日是“世界针灸日”。针灸由“针法”与“灸法”组成,是中医的传统瑰宝之一,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专家介绍,具有悠久历史的针灸在治疗颈椎病等“现代病”方面具优势。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赵建新介绍,针灸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从常见的颈椎病、偏头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面瘫,到疑难的老年重症带状疱疹、顽固性失眠等疾病,针灸的疗效显著。
“电针深刺”是针刺疗法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方法,是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深刺进穴位后,再在邻近穴位的针柄上通电。赵建新介绍:“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践中,常规针刺深度常常达不到预期效果,可能是因为‘病深而针浅’。通过增加针刺深度,并配合电针治疗,可加强疏通经络的效果。目前,电针广泛应用于脊柱和神经相关疾病的治疗中。”
针对进行针灸治疗后的注意事项,专家提示,针刺和艾灸都属于中医外治法,具有一定的“开表”作用,表现为针后或灸后毛孔打开、微微出汗,需要注意避风防寒,以免再次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