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6日
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市目标
——市五次党代会“大力实施乡村战略”解读
  记者 张建福 王仲华
  2021年9月20日至22日,驻马店市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党代会报告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未来五年的蓝图描绘。
  市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驻马店市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突出规划引领,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大力发展特优产业,全面盘活农村资源,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市目标。
  脱贫攻坚战取得丰硕成果
  驻马店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聚焦实施精准方略,深化“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脱贫攻坚高质量,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驻马店市委高质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壮丽答卷,为此,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残疾人联合会、正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泌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邵奉公、张全收、原玉荣、代红艳、刘世杰、王铁珍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五年来,市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注重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明确34名市级领导联系、分包县区,30家综合实力较强的街道结对帮扶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贫困乡镇,124家市直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6.6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驻马店市精准发力,全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9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470个,带动全社会投入35.2亿元,一鼓作气实现剩余2.5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圆满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以扎实成效兑现了对人民的承诺。
  “托养一人、解脱一家、脱贫一户、温暖一方”——全市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的成功经验,走出中原大地,被国务院扶贫办推荐为全球减贫案例,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向全世界展示,引发国际关注;“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健委、中残联和省扶贫办、省卫健委等肯定与推广,成为全国三个地级应用试点市之一。全市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和“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模式,分别获得2018年度、2019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共同入选全球减贫案例。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驻马店市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狠抓农业和粮食生产,全市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总产量稳定在16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驻马店市还把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全面整合资金、集聚产业项目,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培植壮大了一批地方特色产业。
  五年来,全市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现培育1个千亿级、2个500亿级、7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泌阳县夏南牛产业园被授予全国肉牛产业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阳县创成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双园区。
  驻马店市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农村坑塘绿化美化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如今的驻马店乡村,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整齐的新房自成风景,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片片特色林果生机盎然……
  实施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
  市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现代化驻马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
  加快建设现代化驻马店,关键是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四张牌”等重大要求,抢抓战略机遇,把准战略方向,融合推进实施“十大战略”,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便是其中的一项。
  市五次党代会报告在“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跨越发展的根基”中指出,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坚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0亿斤以上。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以建设“国际农都”为抓手,创建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由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开展“三链同构、农食融合”行动,加快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数字乡村,发展农业新业态;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建设,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市五次党代会报告在“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跨越发展的坚实载体”中对乡村振兴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兜牢“两不愁三保障”底线,坚决避免出现规模性返贫;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实施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以“三链同构”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发展特优产业,推动返乡创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人才回归工程,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提升文明村镇创建水平,健全乡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文明乡风。实施乡村组织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加快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全市上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实施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
  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衔接
  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的关键时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于2021年4月13日召开,会议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我市今年“三农”工作,为全市上下凝聚思想共识、强化责任担当,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全省前列,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
  今年6月10日,驻马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重组为驻马店市乡村振兴局,标志着“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9月,市五次党代会报告又为全市人民绘就了未来五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
  当前,我市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对易致贫户的监测,保持过渡期内现行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发挥产业、金融、创业就业带动增收作用,统筹用好兜底保障、公益岗等措施,有效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情况发生。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在确保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一是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各县区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把脱贫县、乡、村作为支持重点,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二是抓好产业、就业促增收,我市要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以上用于产业扶贫,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要持续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带贫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引领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企农双赢共同体,并针对我市脱贫地区种植业、养殖业规模较大的实际,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网络,加大人才、科技等服务力度,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促进脱贫地区又好又快发展,脱贫群众在乡村振兴上不掉队。
  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电商物流,将产业链、价值链更多留在农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功能和农民增收渠道。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增强乡村振兴动力。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聚焦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充分激发乡村振兴动力。
  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我市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水、电、路、气、物流、通信等提档升级。
  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我市要加快107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面积、提单产、保丰收;要扭住耕地、种子两个要害,加大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60亿斤以上;大力推广小麦、玉米、花生等优良新品种,建设种业强市;要树立大农业观,以“四优四化”为重点,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力争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优质花生、白芝麻、林果分别保持在500万亩、80万亩、47万亩以上。
  畜牧业是我市优势产业,要按照“稳猪、提牛、强奶、扩羊、壮禽”的思路,加快恢复生猪产能,积极发展牛羊产业,大力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抓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确保今年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70万吨、33万吨、15万吨,擦亮“无抗生猪”“泌阳夏南牛”“确山生态羊”等特色品牌,叫响“中国渔都”“中国牛城”“中原奶都”名片,推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市要充分发挥农业特色资源优势,以建设“国际农都”建设为引领,抓龙头、壮集群,强载体、育主体,提质量、增效益。依托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承办第24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扶优扶强现有企业,招大引强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以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以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加快打造(粮食、油料、肉类、乳业加工)“四大优势产业集群”(调味品、食用菌)“两大特色产业集群”(饮料、休闲食品制造)“两大高成长性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结束后,将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今年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一年,各县区要因地制宜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以“四美乡村”示范创建为抓手,统筹推动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通过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建设美丽和谐乡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立新功、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