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菊平
梦魇症指以恐怖不安或焦虑为主要特征的梦境体验,事后能回忆,以常把处于睡眠中的人从REM中惊醒并出现恐怖梦境为基本特征的睡眠障碍。针对此病的患病率,多项研究尚无肯定意见。10%~50%的儿童在3岁~6岁时常出现噩梦发作,约75%的人可记得1次或几次儿童期出现的噩梦发作;50%的成人承认至少有偶然噩梦发作。虽然此病常发生于3岁~6岁,但也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期男女两性比率相等。
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诊断梦魇症所需的标准如下:首先,需要经常做噩梦,这意味着对人有危险,并且需要以消极的方式影响情绪。其次,当从噩梦中醒来时,这个人表现得很警觉。再次,在情绪、睡眠、认知、行为、疲劳、家庭和职业等方面,这种疾病必须以有意义的方式影响个人、社会或职业功能。如果没有发现其他精神疾病,噩梦可能由极度压力或刺激引起。亲人的死亡或紧张的生活事件足以引起噩梦,但已知精神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也会导致噩梦。如果个人服用药物,做噩梦可能是由药物的一些副作用引起。抗抑郁药以及可卡因和咖啡因等兴奋剂可引起噩梦。
噩梦可能是特发性的,也可能与精神疾病有关,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和边缘型人格障碍。梦魇也可能由压力和焦虑以及滥用药物引发,如影响神经递质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药物。
病历分享:患儿,5岁,近半年常半夜做噩梦,梦见被人或毒蛇、猛兽等追逐、围攻,有时梦见掉入地裂深洞之中,当时患儿在床上辗转反侧,一副痛苦模样,于噩梦中醒后大哭,表现得惊恐不安,抱住母亲不放,能向母亲描述梦境,并说自己在梦中拼命挣扎也不能挣脱。因为害怕,患儿不敢自己回床睡觉,常要父母在身边才敢再入睡。既往史:体健。个人史:无特殊,足月顺产,生长发育与同龄人无异。家族史:阴性体格检查,无特殊阳性发现诊断。
梦魇症治疗:1.加强宣教:晚餐避免过饱、睡觉前不接触恐怖刺激性的图书资料等;2.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加强体育锻炼;3.若发作频繁可行认知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