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重阳文化品牌,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
交通越来越便捷,区位优势更加显现。
主导产业集群集聚,新兴产业迅速成长。
上蔡县状元红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古城上蔡——一座极具文化内涵与发展活力的城市。
文化深厚 魅力独具
认识上蔡,可以有多个维度,比如从文化开始。上蔡,古蔡国的立国之地、秦丞相李斯故里、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当你走进千年古县上蔡,蓦然间发现,这里拥有诸多的文化符号,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从历史深处走来,演绎成奔向新时代的雄浑交响曲。
上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相传,人文始祖伏羲氏画卦于蔡河之滨,肇启了人类文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遂以国为姓,上蔡成了天下蔡氏的祖根地。东汉时,汝南郡上蔡人桓景于农历九月九日带领家人登冈山、饮菊花酒,臂系茱萸囊,躲过了瘟疫祸害。据说,桓景所登冈山,即为现在位于上蔡县城西南隅的蔡侯望河楼。自此,九九重阳登高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习俗,重阳文化日益丰富完善。
根植文化沃土,孕育无数英贤圣杰。秦丞相李斯、西汉丞相翟方进、南宋宰相朱胜非、《盐铁论》作者桓宽、世称“上蔡先生”的著名理学家谢良佐、史称“断案神明”的明代廉吏刘光国……历史上,上蔡名人辈出,如群星闪耀在中国历史舞台的上空。
丰厚的文化积淀,带给上蔡人的不仅是一种荣光和文化自信,还为这一方土地注入了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优势突出 商机无限
上蔡现辖26个乡镇(街道),460个行政村(居委会),面积1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万亩,总人口160万,是一个平原农业大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国家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县,河南省畜牧大县、花木名县,也是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尊老敬老模范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上蔡,地处驻马店、漯河、周口三市之间,一个快速崛起新兴工业城市、河南省第三人口大县。这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农产品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区域辐射能力强,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上蔡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盯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国家战略实施、产业和投资转移、河南加快发展“三大机遇”,发挥交通区位、生态环境、农业资源、人口规模“四大优势”,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培育具有上蔡特色的产业集群,以项目建设为引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愈加强劲,富民强县加快崛起的步伐愈加稳健。
实力倍增 态势良好
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三五”期间,是上蔡县披荆斩棘、攻坚拔寨的五年,也是上蔡县抢抓机遇、蓄势崛起的五年,必将载入发展的光辉史册。
这五年,上蔡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生产总值从“十二五”末的184.8亿元跃升至269.89亿元,年均增速7.5%。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由“十二五”末的21.9:39.5:38.6转变为19:40.1:40.9。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制鞋服饰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集群效应显著,被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制鞋产业基地”。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9.7%。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粮经比由“十二五”末的6:4调整到5.2:4.8。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0亿公斤以上。上蔡县状元红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这五年,上蔡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县城镇化率提升至34.56%,较“十二五”末提高了4.2个百分点;4条环城路全线贯通,一个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6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区品质不断提升,建成停车场9个,公园、游园34座,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十二五”末的4.5平方米提高到14.12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被评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商南高速建成通车,安罗高速加快建设,沈卢高速计划今年底开工,3年之后,有望形成超过100公里的绕城高速。宿鸭湖引水工程建成通水,南水北调上蔡段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世界首条专门输送清洁能源的特高压工程——青豫直流豫南换流变电站建成投运。“四水同治”工程扎实推进,掀开了一幅水韵新城、城水共生的和谐大画卷。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四美乡村”建设,累计创建“国家森林乡村”11个“、四美乡村”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118个。
这五年,上蔡县三大攻坚战果丰硕。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6.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568个,全县18.12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国贫县如期摘帽。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全国扶贫助残先进集体”“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县”,探索创立的“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在全国推广,被评为“全球减贫案例”最佳案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大成果,特别是大气环境质量进入全省先进行列。风险防范化解有力。金融、政府债务等风险有效防控,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这五年,上蔡县民生福祉全面加强。累计投入民生保障资金260.7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8倍。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新增4万人、8万人。新改扩建幼儿园172所、中小学校534所,新增学位1.1万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被清华、北大录取人数达31人,全市排名第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
招大引强 项目为王
立足新起点,锚定新目标,再创佳绩。
对于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来说,尽管过去五年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前进道路上还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上蔡县委立足县情实际和资源禀赋,把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作为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杠杆,抢抓机遇,借力发展。坚定不移大招商、招大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树立起“以招商引资论本领、以项目建设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2021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宏伟蓝图的开局之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上蔡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做到抗疫不松劲,招商引资不断链,项目建设不停步,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新成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蓄势赋能。
持续发力抓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抓招商,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江浙闽等重点区域产业布局调整机遇,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靶向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带动力、辐射力的头部企业和产业链配套企业,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突出主导育产业。着力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制鞋服装服饰、新兴产业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层次和水平。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制鞋服装服饰两大传统主导产业,大力引进头部企业,坚持“三链”同构,促进链式发展,实现由散到聚、由弱到强的转变,全面提升竞争力、带动力。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坚持链式培育,加大“双百工程”和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力度,逐步使其成为上蔡发展的新动能。目前,上蔡县产业集聚区已入驻制鞋服装服饰类项目65个,农副产品加工类项目41个,新兴产业项目12个。
只争朝夕推项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力“三个一批”,认真落实“五个一”、联审联批等制度,强化项目全过程跟进、全要素保障,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早达产。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神华中车风电、沈卢高速等重大项目,实施项目建设攻坚行动,确保如期建成投运或按时开工建设。
产城联动打基础。按照“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高水平编制产业集聚区国土空间规划。开展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攻坚行动,持续深化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集聚区服务平台建设,成立联审联批中心、招工服务中心和产投公司,着力解决企业“办事难、招工难、融资难”,将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企业之家。全面落实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要求,实施“五个一批”清理行动,打赢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两场硬仗。目前,已累计盘活闲置土地502亩,盘活闲置厂房12.6万平方米。
提升服务优环境。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启动“5+5”工作推进机制,形成责任明晰、无缝对接、上下协力、齐抓共管的助企格局。活动开展以来,共收集问题168个,解决问题116个。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全覆盖,对27家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奖励资金203万元,新申报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2个。着力破解融资难题,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累计为企业贷款24.6亿元、担保10.1亿元,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税降费2.6亿元,惠及企业50余家。
时值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一年一度的中国农加工投洽会在驻马店盛大开幕。千年古县敞开热情的怀抱,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一流的营商环境,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和有识之士到上蔡观光揽胜,考察投资,共谋发展,共襄伟业!
策划:朱瑞霞 曹耀强 组版:陈 司 宋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