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版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26日
实力确山大跨越 魅力确山展宏图


    农民丰收节。

    确山小提琴。

    确山打铁花。

    小游园一角。


    生产车间。

    确山县委书记路耕(前中)参观特色农产品展。

    确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彭广峰(前右一)调研电子商务工作。

    薄山湖风光。

  确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桐柏、伏牛山系向黄淮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农业县、山区县。全县辖10个镇、3个街道,总面积1650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
  确山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乡,境内竹沟镇是抗战时期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等一大批革命家在竹沟战斗和工作过。
  确山物产丰富,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产粮大县,国家和河南省板栗、烟叶、中药材生产基地,还是豫南少有的矿产资源富集区,蕴藏着50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
  确山山清水秀,是河南重要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胜地,境内有国家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3处。
  “十三五”期间,确山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社会始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经济增长步伐加快 综合实力更加强劲
  生产总值由“十二五”末的137亿元增长至2020年末的196.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十二五”末的3.4万元增长至2020年末的4.7万元,分别增长了43.2%、38.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十二五”末的6.3亿元增长至2020年末的13.6亿元,财政支出由“十二五”末的24亿元增长至2020年末的38.5亿元,总量分别扩大2.1倍、1.6倍,年均递增16.3%、9.9%。202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达到273亿元、123.7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2.37倍、2.44倍。
    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对外形象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确山县先后获得并保持了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国畜牧大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国家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县、国家级粮改饲项目县等国家级荣誉;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省普惠金融工作试点县、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县、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先进县、全国百强健走示范区等省级荣誉;全市工业经济创新发展先进县、全市金融工作先进县、全市依法行政优秀县等市级荣誉。
   力争上游加压奋进 创先争优成效突出
  坚持“有红旗必扛、有第一必争”,一大批工作成为国家、省、市关注的焦点。在产业发展上,科技创新、兴工强市、三大改造、项目建设等工作在全市连年位居先进;在“三农”工作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品牌农业工作在全省会议上典型发言;在脱贫攻坚上,按期完成脱贫摘帽的历史使命,“孝善文化+脱贫攻坚”模式入选全国第二届优秀扶贫案例,品牌农业扶贫的做法入选“河南省产业扶贫优秀模式”;在生态环保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扬,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成为全省典型,省、市现场观摩会和经验交流会多次在确山召开;在金融工作上,普惠金融工作始终位居省、市先进,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金融扶贫“村村通”的做法被《河南日报》专版介绍;在其他事业上,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工作全省领先,森林城市创建、依法行政、对外开放等工作在全市考核中位居前列。
    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农业实现稳粮增效,“十三五”期间,粮食连续增产,特色种养业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提质扩容,“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主导产业产值在工业经济中的占比由55%提高到70%,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驰名商标数量大幅增加,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业增加值比重达30%。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增加值超过75亿元,2020年末,达到“十二五”末的1.5倍,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在45%以上,接待游客数量年均增长在30%以上。生态建设持续加强,节能减排圆满完成“十三五”控制目标。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乡村相映生辉
  县城更加宜居宜业,成为国家卫生城、省级文明城、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十三五”期间,全县城建投资达到184.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7.6%,投资总额是“十二五”时期的2.3倍,城区规划面积提升至36.5平方公里,扩大12.3%,城镇化率达44.59%,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发展迅猛,至2020年末,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3倍、1.2倍,被评为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示范园区、省商标品牌培育基地、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返乡创业示范园。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一大批交通、水利、农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建成投用,2020年末,全县交通路网里程达到22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32公里,相比“十二五”末增长48.1%,建成高标准粮田27.4万亩,对全县49座小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在147个村实施集中供水工程,解决40.7万人的饮水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更加坚实。
   改革创新驱动前行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国有企业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交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被定为全省唯一的县级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试点县。医药卫生、财税、土地、文化等领域改革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对外开放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171亿元,年均增长6.3%。外经外贸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至2020年末,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 亿元,为“十二五”末的 12.1倍,年均增长36.7%。人民生活更加富足。2020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万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4倍、1.5倍。“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3.8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8万人;累计脱贫5.46万人,8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3.23%降至0.82%。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至2020年末,城乡低保标准相比“十二五”末分别提高9.6%和9.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十三五”期间改造老旧小区、棚户区累计投资35.8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3.8倍,为3500户群众提供了保障性住房,是“十二五”期间的1.4倍。教育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十三五”期间累计新改扩建学校336所,新增学位1.28万个、教师1000余名,分别比“十二五”期间增加18.3%、24%;新改扩建各级各类医院5所,医疗机构总床位相比“十二五”时期增长11.6%。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平安确山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策 划:蒋亚伟 统 筹:刘 波文 图:张新义 田瑞德 李 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