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25日
西平:凝心聚力谋发展 跨越崛起奏华章
  九月的西平,满城绿荫、百花竞艳,阡陌田园、硕果盈枝。回望2020年,嫘祖故里西平上下同心,共克时艰,一路激情奋进,一路高奏强音!
  看经济: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3%,增速全市第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2亿元,增长13.6%,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看项目:产业集聚区规上企业达134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83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5%,工业增加值增长17.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8亿元,被授予“河南县域经济特色百亿集群”荣誉称号。
  看城乡:花海文旅新城繁花似锦,城市形象品位蝶变跃升;乡愁田园风光斑斓多彩,生态美丽乡村破茧而出;城乡稳定和谐、宜居宜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节节攀升。
  2020年以来,西平县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提名城市、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先进集体、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先进县、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县等;顺利召开了中国(驻马店)畜牧机械产业技术发展大会、全省“四优四化”优质水产品现场会、全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示范性应急演练观摩会、全省见义勇为基层组织建设观摩会、全市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现场会;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网上海棠文化旅游节、“6·26中国服装直播日”等活动。
  嫘祖故里西平,用澎湃的热血和实干的脊梁,铺开了一幅绿色崛起的发展画卷,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全力防输入止扩散,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西平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严格落实“四早”措施,组织1.2万多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扎牢疫情防控密实防线。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取得了“确诊病患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防控成效。全面推动复工复产,所有规上企业、重点项目以及3406家商贸流通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确保了各行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免征企业养老保险6081万元,减免失业保险、工伤保险1485.4万元,发放企业贷款5亿元。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致力调结构、促转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工业经济持续壮大。牢固树立工业至上、企业至上理念,大力培育纺织服装、畜牧机械、智慧杆塔、食品机械等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开展金企对接活动,发行企业债券7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深入开展提质增效行动,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10亩。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3个,5亿元~20亿元项目6个,1亿元~5亿元项目9个。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粮食总产达98.1万吨,同比增长0.8%。全年出栏生猪120万头,存栏90万头,超额完成生产保供任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全县达到3853家,龙头企业51家,新增省级示范社6家、省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3家,流转土地40.9万亩。
  第三产业繁荣兴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县级物流仓储中心1个,乡村物流服务站(点)216个,“一县一仓配、一乡一中心、一村一站点”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金融业健康发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2.2%、18.4%。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新增个体工商户5124户、个体私营企业1256家。评定首批餐饮服务“明厨亮灶示范店”53家,带动了全县餐饮业水平整体提升。
  着力抓规划、重建管,城乡发展面貌焕发新颜
  今日西平,城区绿地边、河岸畔、广场上、公园里,摇曳飘逸的花草幽香沁人心脾,休闲散步的社区居民穿梭其中,造型优美的音乐喷泉如梦如幻,处处彰显着生态和谐宜居之美;在乡村,小桥流水、楼台亭榭、茂林修竹,相互缀饰、映衬,处处呈现出一派优美田园风光……
  规划编制健全完善。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32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百镇千村规划”试点工程扎实推进。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路桥是城市的血脉。完成龙泉大道、中原大道、棠溪大道等道路升级改造。新建改造公厕13座,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建成公共停车场6个;升级改造老旧小区26个;东关、西关、汤买赵等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开通西平至漯河高铁站城际公交和15条“村村通公交”线路,进一步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
  宜居水平持续提升。以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为抓手,深入开展“城市四治”,市容市貌更加整洁有序;幸福渠景观工程稳步推进,嫘祖海棠园建成开园,生态湿地公园加快建设,城市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植树造林9420亩,栽植各类树木260万株。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成功创建“四美乡村”示范村21个、“千万工程”示范村6个、示范乡镇1个,新建文化广场(游园)79处,改造户厕18.9万户,整治坑塘310个,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0.7万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更加安居乐业。
  聚力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成效显著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幸福指数“爆棚”。全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26个,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剩余335户95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零,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蓝天碧水净土常态化。全年优良天数262天,同比增加64天;PM10、PM2.5同比下降18.5%、15.6%,圆满完成市定大气目标任务。第三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国控杨庄断面、省控五沟营断面水质全面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废弃农膜回收处理工作扎实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重大风险有效防控,安全系数攀升。全县无新增隐性债务和其他形式违规违法举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步化解。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金融活动,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倾力抓改革、惠民生,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全年完成民生支出4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认真落实稳定就业各项政策,建成人力资源产业园,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81人,失业人员、困难人员再就业317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4%以内,均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全年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等各类保障资金1.1亿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所,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项目43个,规划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216套,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两筛”“两癌”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所有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建成社会足球场14个,多功能运动场5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荣获“全国第八届基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先进集体”称号。
  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进一步完善,未发生重特大事故。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日常监督检查有效落实。深入开展信访矛盾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各类信访事件明显下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金秋时节,从县城到农村,无论是项目建设一线、企业生产车间,还是建筑工地、乡间田野,新时代的西平人正以宽广的眼界、开放的姿态、昂扬的斗志,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平新征程奏响激越、高昂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