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市政协召开“加快推进我市5G智慧产业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凝聚共识,聚焦加快推进我市5G智慧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今日本报刊发座谈会发言摘要,请予关注。
发展5G智慧产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刘艳丽(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根据市政协年度双月协商工作安排,我们以“加快推进全市5G智慧产业发展”作为选题,聚焦议题,集思广益,深入研讨,进行了深入调研。
自2019年5G商用以来,我市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系统谋划,全面部署,全面推进。截至2021年6月,全市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442个,实现了市中心城区、县城城区5G网络全覆盖和垂直行业应用场景按需覆盖。“青豫直流”特高压5G智能应用项目已在上蔡县建成投用,正道油业率先将5G+AI视觉检测应用到成品检测,中集华骏5G智慧工厂项目荣获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奖、河南分赛二等奖等,场景应用逐步向各行业拓展;全市现有生产超薄玻璃、锂离子电池、5G通信元器件、5G基站及终端印刷电路板主流高频基材等20多家电子制造企业,产业生产起步扎实。总的来看,我市在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开端。
二、我市5G智慧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建设支撑不足。(二)应用场景挖掘不够。(三)科技创新研发能力不强。(四)产业发展基础不优。
三、加快推进我市5G智慧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提升站位,科学谋划5G智慧产业发展。一是提高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要把5G智慧产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抓住政策机遇,抢占发展先机,优先谋划布局,强力推动落实,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走在黄淮四市前列。二是搞好顶层设计。按照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河南省总体发展规划,制定完善我市5G智慧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重点目标、工作任务,明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场景应用、科技创新、配套产业发展的路线图。三是完善推进机制。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策研究,搞好组织协调,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纳入目标考核。同时,要建立咨询机构,为部门、企业等提供咨询服务。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政策,制定出台在5G新基建发展中涉及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予以兑现,确保政策不被“棚架”、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二)统筹布局,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聚焦任务发力。积极完成2021年度5G网络建设任务;加快部署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网络资源共建共享;优化县城以上城区5G网络覆盖,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区域网络覆盖。推动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建设差异化专用网络。二是降低运营成本。兑现站址开放、用地需求、电力保障、基站环评、基站奖补等优惠措施,加大对5G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争取中央、省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落实转供电价格政策,清理规范转供电基站违规加价、收取不合理场租费用等行为。三是保障建设环境。严格落实《河南省电信条例》《河南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加强5G基站专项规划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在规划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场所、住宅小区、商务楼宇、公路沿线设施等工程时,为移动通信基础建设预留空间,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三)试点示范,打开5G行业应用突破口。一是瞄准重点行业。聚焦我市重大战略实施、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领域,率先在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农业农村等产业,在城市管理、政务服务、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行业推广5G应用。例如,加快推动5G+智慧农业、5G+智慧展会、5G+智能制造、5G+智慧旅游、5G+智慧城市、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等示范项目。二是选准重点单位。在所确定的重点领域和行业中,选定若干有市场需求、有现实基础、有财力保障、有人才支撑、有发展前景的单位和企业作为试点对象,开展示范项目。在现阶段,不贪大求多,每个行业选定1~2个企业开展示范试点,确保取得实效。三是把准重点方向。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依托驻马店市云计算数据中心,搭建集中、共享、赋能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统筹政府、高校、企业、金融等资源,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企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汇聚各方力量,组建专班队伍,给予具体工作指导,研究和协调解决现实问题。
(四)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搭建创新平台。借鉴郑州“城市大脑”工程,建设驻马店“城市大脑”,破解政务云、市民云、企业云分散建设难题,打通政府部门、企业数据壁垒,打造全市数据平台。与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协会协同发力,打造政府提供场景、社会协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智慧城市新模式。同时,以“城市大脑”为牵引,拉长产业链条,培育骨干企业,通过“城市大脑”建设培育数字产业、壮大数字经济、激发创新活力。二是培育科技人才。把5G关键技术人才列入我市紧缺人才目录。积极与科研院校和央企国企对接合作,引进人才。支持黄淮学院电子信息类硕士学位点的申请与建设,培养留得住的复合型人才,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三是搞好成果转化。由科技部门牵头建立成果转化体系,签订转化合同,对转化到我市的5G技术、项目专利等给予奖励。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合作转化专利成果,积极争创国家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加大科技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四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提升各产业集聚区、园区、基地功能和布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特色鲜明、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链。五是强化精准招商。深入领会省委提出的大抓工业、项目为王精神,与5G产业链相结合,重点引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研发创新服务型企业、5G产业链核心企业和关键行业领域龙头企业等优质产业项目落户我市,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加速构建产业链延伸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