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永刚
今年以来,高新区古城街道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困,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推向深入。
筑牢防汛“安全堤”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面对严峻的降雨形势,该街道千方百计为民解忧,全面整治汛期安全隐患,主动谋划、提前防范、重点盯防,切实扛稳抓牢防汛责任,不断提升防汛工作能力。
提前部署强化应急。高新区党工委、街道两级负责人多次深入防汛一线,详细了解陶河和煤矿沉降区等重点防汛区域工作情况,组织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根据防汛难点问题,提前谋划商讨对策;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组建30人防汛抢险应急队,负责突发重大隐患区域抢险工作。
重点部位摸底处置。组织人员对辖区沟渠、坑塘、村庄内积水点全面排查、疏浚清淤,对危害群众生命安全的水患部位全部设置了警示标志。针对辖区内陶河和煤矿沉降区两个重点防汛区域,社区干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轮班盯防。对明显不能抗汛的老旧房屋、院墙进行排查加固,有安全隐患的房屋,将群众全部进行转移安置,并对房前屋后易折的大树进行清理。同时,对陶河河段几处漫水桥进行加固和巡查,确保河道和行人安全。另外,还购置沙袋、手电筒、雨衣、雨鞋、雨伞、对讲机、高音喇叭、大型作业灯、砂石料、救生衣、救生圈、编织袋、洋镐等。
强化防汛应急演练。为有效提高减灾救灾能力,该街道成立了应急演练指挥部,下设指挥组、抢险救援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等,按照应急预案布置要求,有效落实排险工作。在演练过程中,各应急演练组人员之间配合默契,注重团队协作和规范操作,进一步提升防汛抢险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筑牢防汛“安全堤”。
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七月的古城,骄阳似火,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对于洪沟庙、马园两个社区的“两委”干部和群众来说,却有一件揪心事始终缠绕心头。2020年底,两个社区先行一步,率先发展艾草产业,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支柱。今年,艾草长势良好,每个社区种植100亩约有10万元收入。6月份,第一茬艾草收割后,艾草价格处于低迷状态,与预想价格相差不少,眼看着已经丰收的近百吨艾草还存在仓库里,群众心急如焚。该街道主要负责人立即安排农办工作人员寻找、联系艾草销路,并鼓励两个社区干部群众不要产生放弃发展集体经济的念头。农办工作人员相继到确山县和南阳市的艾草种植基地联系收购事宜,最终以较为满意的价格将库存艾草销售出去,给社区集体经济带来了实实在在效益,更鼓足了社区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劲头和士气。
倾力办好惠民实事
水利设施排查和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今年5月份以来,古城街道切实按照《河南省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工作方案》要求,重点排查辖区2011年以来使用国家财政资金实施的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并对2011年之前由财政投资的仍在规划使用期范围内的项目统筹排查整改。其中,排查2011年以来农田水利项目1个,涉及吴桂桥和朱楼寨两个社区,共排查机井239眼。为确保实现设施管用、群众满意、长期受益的目标,该街道主要负责人与原建设单位驿城区水利局密切对接,取得项目建设清单,为排查工作顺利推进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对涉及的朱楼寨、吴桂桥两个社区开展排查和整改,尽可能帮助群众避免损失。
加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保障,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好对种粮农民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切实抓好这一惠农政策的落实,该街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达到家喻户晓。对李湾、古城、朱楼寨等6个涉及拆迁征地社区逐村逐户逐项进行核减,共核减1146.303亩。指定专人对人口、面积、产量、补贴金额等基础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把关,并负责数据录入工作,及时将补贴资金存入“一卡通”专户,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今年以来,为确保粮食丰产丰收,该街道多方筹措资金40万元,用于小麦“两病一寒”防治工作。通过严密组织,对辖区约4万亩小麦实施了病虫害、倒春寒防控工作,把“两病一寒”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同时,筹措资金5万余元,购买“贪夜蛾”诱捕器1200余台,分发给各社区并在田间地头进行安装,减少“贪夜蛾”对秋季庄稼的损害,极大保障了人民群众切实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