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付生 张静 吴勇峰
水屯武装起义旧址。
杨靖宇将军故居。
宋冲村革命村史馆。
革命烈士孔繁益雕塑。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庞阁村史馆。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革命先烈用奋斗和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和追思。他们是一部部华章,灿烂壮丽;他们是一座座丰碑,巍巍高耸。一位位令人景仰的革命先烈,就像一颗颗星辰,散发出璀璨的光芒,照亮了天空和大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资源是“富矿”。驿城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先后涌现出张家铎(橡林街道张楼社区人)、杨靖宇(古城街道李湾村人)、徐子荣(古城街道洪村铺人)、张耀昶(古城街道新庄人)、孔繁益(水屯镇孟庄村人)、王国华(香山街道前张社区人)、姜延斌(蚁蜂镇宋冲村人)、杨玉璞(蚁蜂镇庞阁村人)等全国著名的英烈和先辈,他们为驿城区的革命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驿城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用好党的红色资源,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深入汲取建设现代化驿城的强大勇气、智慧和力量。
白山黑水铸忠魂
一 处革命纪念馆,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教科书。天中赤子,白山英魂。位于驻马店市区白桥路与靖宇大道交会处东南侧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在夏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新改扩建后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占地70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陈展面积7000平方米,采用雕塑、图画、图片、布景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再现了杨靖宇将军生天中、出中原、越黄河、跨长城、奔赴白山黑水的波澜壮阔、恢宏壮烈的一生。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清明前夕,驿城区四个班子领导带头到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接受初心洗礼,为全区党员干部作出示范,推动全区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13日生于古城街道李湾村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1927年4月,杨靖宇领导了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先后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委员、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领导6000余人的队伍,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1940年2月23日,在与大批日军激战数天后,坚持到最后一人,壮烈殉国,时年35岁。“伟岸的,不仅是英雄的身体;震撼的,永远只有英雄的灵魂!”这是不少前来学习和了解杨靖宇将军事迹的参观者共同感言。
4月16日,驿城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来到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活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感悟思想伟力,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在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大家通过观看图片、实物和聆听讲解,接受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区委书记毕启民指出,杨靖宇精神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斗争精神,让英雄精神扎根人心,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现代化驿城的壮丽篇章。
一腔热血为革命
张家铎,曾化名郑文学、余锡珍等,是中共驻马店市党组织的创始人和驻马店市农民运动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1902年出生于驿城区橡林街道张楼社区的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4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同年被党组织保送到上海大学深造。在那里他认真学习社会科学、马列主义,对党的信仰愈发坚定。1926年秋,张家铎受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驻马店一带开展革命工作。1927年4月,为迎接北伐军入豫作战,杨靖宇、张家铎等人率领确山4万多名群众,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确山农民暴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最早的县级人民革命政权组织之一——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张家铎任执行委员。他先后担任中共驻马店特别支部首任书记、中共豫南特委书记等职,1929年秋被国民党信阳地方民团杀害,时年27岁。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昔日的张楼村只是一个贫瘠的小村庄,如今已发展成繁华大社区。虽然战火纷飞的年代日渐走远,但是张家铎等革命先烈的精神永存。“作为英烈的故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张家铎的英雄事迹宣传好、传承好,大力弘扬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精神,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为驿城区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力量。”驿城区橡林街道张楼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建国深有感触地说。
为国捐躯赴国难
孔繁益,字 友 三 ,又名刘方中、刘指南,1893年12月出生在驿城区水屯镇孟庄村大孔庄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共驻马店特支建立后发展的第一批党员,也是水屯镇的第一名共产党员。他曾任中共孔庄支部书记。孔繁益曾几次组织农民武装力量策应杨靖宇领导的确山县农民协会,对北洋军阀吴佩孚的“讨逆联军”第八军作战,并取得了胜利。1928年7月,他参与领导水屯武装暴动。1928年冬以后,他先后被调往豫南特委和鄂豫皖苏区工作。
据孔繁益的孙子孔令义介绍,他爷爷兄弟三个,大哥孔繁信,曾任农民“赤卫队”大队长。1928年5月27日,孔繁信在配合确(山)西“赤卫队”攻打确山县国民保安队时不幸被俘,后被残忍杀害。二哥孔繁举,他的儿子孔祥强受孔繁益的影响,很早就参加了革命,牺牲时年仅21岁。
亲人的相继牺牲,并没有打垮孔繁益继续战斗的意志。1933年秋,奉系军阀围剿鄂豫皖苏区时,孔繁益被捕入狱。1934年春,他获释后继续在汝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不久再次被捕,1935年4月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他仍在汝南水屯一带以教师的名义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1941年春,由于叛徒出卖,孔繁益第三次被捕。同年8月,孔繁益被转移到国民党专门迫害革命烈士的集中营——西安“西北劳动营”,后被作为重要政治犯押入劳动营特别监管所,最后转至胡宗南绥署终南监狱。1944年秋,孔繁益被国民党顽固派秘密杀害,终年51岁。临刑前,孔繁益大义凛然,高呼革命口号。
“孔繁益生前是个教师,培养了不少人才,这个我们不能忘。还有他的英勇事迹也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一定要做个有用之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把我们的村庄建设得更加美好。”孟庄村党支部书记贺新义介绍,在他们村的村史馆陈列了革命烈士孔繁益的生平事迹。
如今,一处处传承着红色基因的旧址、一件件镌刻着红色记忆的文物、一个个彰显着红色初心的故事,铭记着驿城的光辉历史,更成为后辈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资料。从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校园课堂到田间院落、从党员干部到广大群众,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驿城区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讲好“红色故事”,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历史“活”起来、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
英雄儿女耀天中
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驿城区蚁蜂镇宋冲村有20多名优秀儿女走上了革命道路,10多名优秀儿女为此英勇献身。新中国成立后,宋冲村也有人参加了抗美援朝、金门炮战、自卫反击战等,充分展现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宋冲村党支部书记张小文告诉记者,宋冲村后包沟组当时共有15户70口人,先后有5人加入新四军,1人成为抗日英雄。新修建的宋冲村革命村史馆珍藏了姜延斌等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
现年98岁的姜延斌,1923年生于宋冲村,1938年5月在竹沟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四军彭雪枫部下任参谋,被誉为“常胜将军”,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大西南200多次战斗。为了开辟革命根据地,组织上派他到安徽亳州北界沟地区与当地地下党组织接头。接到任务的第二天,姜延斌就和通信员一起赶往三四十公里外的界沟,在那里成立了当地政府,号召大家加入新四军。在他的动员下,很快就有几百人报名。姜延斌一边训练新组建的部队,一边着手组建乡公所,先后组建了芦庙乡、小奈集乡、界沟乡、黄冢乡、宋集乡等乡政府,初步建起新四军在亳北地区的基层政权。
随后,姜延斌和新四军34团一起打掉两个伪军据点,击毙敌人近80人、缴获400多支枪及大量弹药和手榴弹。有了装备,姜延斌又扩充了部队人员,成立了第二连。1947年,姜延斌领导的部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团。不久,他领导的部队被编为豫皖苏军区独立六团,他任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后来,这个团参加了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结束后,姜延斌所在的团补充新兵,编制为18军54师162团,继续参加解放战争。1960年3月,姜延斌调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任科技部部长,曾任七机部062基地党委书记、主任,1985年离休,现在北京安享晚年。
自宋冲村革命村史馆开馆以来,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共接待省、市、县等近百家单位团体,2020年被驿城区老促会命名为“红色文化示范村”,是驻马店市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驿城区新时代民兵党建实践基地。
蚁蜂镇庞阁村史馆于2017年建成开馆,充分展示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庞阁村村民组织抗日自卫队奋起抗日、积极参军参战的光辉历程,为新四军的创建和成长壮大作出贡献。早在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村里知名人士杨玉璞和村民杨美民就发动庞阁村村民筹集经费、捐献枪支,组织民众参加张家铎、杨靖宇领导的确山农民暴动。抗日战争时期,庞阁村村民组织抗日自卫队奋起抗日,积极参军参战。解放战争时期,庞阁村村民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捐款捐物、筹军粮、抬担架,掩护革命志士,养护革命遗孤,同全国各地革命老区一起,为革命事业付出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村史馆不仅能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还能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以党性教育为主旨,突出党建引领,展示革命历史人物和乡土变迁。
(本版图片由驿城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