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静 通讯员 田春雨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千年古县,嫘祖文化、冶铁铸剑文化闻名遐迩;
这是一座区位优越、活力迸发的魅力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省级文明城的城市名片和“三河”工程的恢宏实施,彰显了西平人的激情与奋进;
这是一个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先进群体,1126个党组织、35000多名党员,在党的旗帜引领下,不断创新探索,担当作为,团结带领88万西平儿女阔步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启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
回顾往昔,西平县经历了诸多重大考验,走过了一段段极不平常的历程。特别是2020年,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成功为“十三五”规划画上圆满句号。五年来,西平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担当负责,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坚持干就干一流、做就做最好,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担当,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点项目,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干成了一批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干出了西平干部的精气神,干出了西平发展的新气象,干出了西平儿女的自豪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实现跨越提升。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西平县做到了“换挡不失速”,五年时间,生产总值由158.6亿元增加到254.6亿元。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4亿元大关,五年年均增长16.9%,增速稳居全市前列。
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动能增强。坚持集聚集群集约,嫘祖服装新城、畜牧机械产业园等“区中园”拔地而起,服装产业从衰落到兴盛、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由散小到壮大,集聚集群效应更加巩固,被评为中国服装制造名城、全省畜牧机械产业特色集群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95万吨以上,“西平小麦”品牌更加响亮。厚植发展新优势,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推动企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建成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院士工作站1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良天数逐年增加,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靓丽底色。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西平形象品位日益提高。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入推进,城区道路桥梁、生态水系、公园广场等一批重点市政项目顺利实施,“三河”生态治理全面完成,嫘祖海棠园建成开园,生态湿地公园稳步推进,海棠旅游文化成为西平新名片,嫘祖文化苑、人民公园、橡胶坝等成为西平新地标。绿地边、河岸畔,广场上、公园里,摇曳飘逸的花草幽香沁人心脾,休闲散步的社区居民穿梭其中,造型优美的音乐喷泉如梦如幻,处处彰显着生态和谐宜居之美。不仅成为全省文明城市、全省首批森林县城,而且一举创成了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
深化改革取得突破,开放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梳理“四级十同”政务服务事项1184项,网上可办、“一网通办”率100%,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连续5年超额完成任务。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激活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县乡机构改革顺利完成,通过“减县补乡”盘活人力资源,夯实了基层基础。
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16406户45576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农村精神文明与人居环境整治齐头并进,“千万工程”示范村和“四美乡村”创建扎实开展,小桥流水、楼台亭榭、茂林修竹,相互映衬,呈现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先后获得中国生态魅力县、中国建设美丽乡村典范县等荣誉称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创新“信访+心理服务”模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被评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
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政治生态不断优化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推进发展的指路明灯,全县上下思想更加统一、步调更加一致。经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洗礼,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攻坚克难的斗志更强了、担责担难的肩膀更硬了。“四个堡垒”创建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持之以恒抓反腐,驰而不息纠“四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实践,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砥砺前行,彰显了新时代出彩西平人的精神风貌;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近五年发展实践集中展现、焕发出来的精神,是西平人民共同锻造的宝贵财富,必将激励笃行者一往无前地踏上新征程,开辟新未来,创造新辉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成绩来之不易,未来任重道远。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会点,西平县委、县政府携88万老区人民深入弘扬“三牛”精神,努力打造“一县一城三基地,一枢一区一家园”,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以豪情满怀、只争朝夕的劲头奋力夺取“十四五”“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