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4日
整治环境 打造幸福新家园
   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胡瑞琪
    大气磅礴正阳桥。

    乡村美孩子乐。

    乡村公园醉了乡亲。

    危房改造庭院美。

    庞桥社区美如画。

    美丽家园更宜居。

  盛夏时节,翠荫葱茏。正阳县油坊店乡雷岗村道路两旁村民住房相连,整洁有序,错落有致的农家院门前栽植着绿植红花,空气中散发着清甜的香气。如今的雷岗村成了热门红色旅游“打卡地”,一拨又一拨参观者慕名而来,想亲眼看一看当年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的遗址。
  这是正阳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来的结果。近年来,正阳县将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文化传承,提升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探索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新道路,建成了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乡村。2020年,正阳县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县和“四美乡村”建设示范县。
    厕所革命惠民生
  “多年前,村里可不是这样的。一到夏天,村巷道里流淌着污水,柴草、畜粪、塑料废膜乱堆乱放,土厕所苍蝇乱飞……”今年68岁的熊寨镇农庄村村民李小妮感慨地说,“2019年,县里、镇里来了工程队,在村子修建污水管道、化粪池,我家也用国家补助资金改建了水冲式卫生厕所,干净卫生,没有一点臭味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厕是“细胞工程”,也是头等大事。“改厕工作不好做,农家都有用粪浇菜的习惯,特别是老人家更是惜粪。”农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杨磊说,“我们通过发放《改厕明白纸》、电视台开辟专题、发手机信息微信、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改厕政策及卫生常识,让群众明白政策知道好处,积极参与。”
  村里的王铁柱就是在杨磊的多次登门劝说下签了同意书。如今,他家的小院变了模样:院门口摆上了一盆盆绿植,角落里,原来的旱厕填上了,腾出的地方圈养了几只鸡,鸡粪用来沤制肥料,解决了老王的浇菜难题。
  “现在跟城里人一样用上了水冲厕所,卫生间的墙壁、地面都铺了白色的瓷砖,水冲马桶、热水器等一应俱全。“屋里屋外,干干净净,住着舒坦!”王铁柱说。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正阳县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科学选择了小三格、大三格、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三种改厕模式。成立8个改厕工作督导组,严把培训、采购、施工、验收四关,建立户厕管护长效机制。厕所粪污通过农户自用浇地、种树大户浇树、贮粪池集中收集处理、进入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四种途径得到资源化利用。2018年以来,市分配全县改厕任务63800户,已改厕74704户,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
  目前,全县已有13个居委会的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28个行政村已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他村庄的生活污水通过改厕后农业利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2%。
    环境整治得民心
  吕河乡河湾村广场,平坦整洁,老人们在绿柳鲜花间漫步闲聊,孩子们在运动器械上锻炼身体,他们将喝过的饮料瓶等垃圾顺手扔进专设的垃圾箱里。
  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河湾村村委会发动广大群众、党员、志愿者全面推进农家庭院、房前屋后清扫整治,对小广场、小游园等公共区域进行保洁整治。
  在江湾村路上总会有带着小旗的电瓶保洁车,旗子上印着保洁公司的名字。
  “村里专门配备了保洁员,属于公益岗位,大多是村里的贫困户担任,他们开着电瓶保洁车,每天挨家挨户将村民家的垃圾收集起来,拉到镇里垃圾转运站,镇里再转运到县里。”河湾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至于旗子上公司的名字嘛,那是为了比比谁家保洁强。”
  县财政安排农村保洁基本运行经费1966万元和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处理经费2000万元。招标森源、沐豫、新鑫等7家专业保洁公司负责农村日常保洁,县政府引进北京首创公司负责把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到县城垃圾处理厂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每天清运处理农村生活垃圾300多吨。
  县财政列支5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同时通过对水面较大的坑塘、沟渠拍卖使用权,明晰治理及管护责任,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坑塘治理。目前已治理坑塘1800多个、沟渠800多公里。
  目前,正阳县规模养殖场237家,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资源化利用率在90%以上。拆除棚亭、危房、旱厕、草垛、违章建筑、残垣断壁等7.6万处,其中清理柴草垛4.8万个。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26%,废弃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90.1%。
    美丽乡村顺民意
  一座座白墙红瓦的庭院错落有致,村史馆的老人正在研究村里的老物件,几位村民带着孩子在荡秋千,党建广场、健身游园被竹林亭台环绕着,幸福的欢笑声不断在耳边回荡,“美丽高胡是我家,乡村不比城市差。”成为正阳县雷寨乡高胡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变化很大,做梦也想不到高胡村能这么漂亮,道路宽敞,路灯明亮,家门口就是游园。”高胡村村民高建军说。
  雷寨乡坚持“文化为魂”理念,注重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围绕一个目标(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突出两大特色(酒乡村文化和粉条加工)。通过整体规划、集中打造,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挥村庄的个性和亮点,提升文化内涵,做到片区有样板、点上有精品。努力打造“望得见景,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在正阳像高胡村这样的美丽乡村示范典型还有很多,彭桥乡大刘村突出“三清一改”,做到长效保洁抓社会化服务、重点部位抓集中整治、乡风文明抓创评活动,“五化”齐上打造精品亮点,建成了“诗画乡村、醉美大刘”处处美景。通过持续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大刘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河南省特色旅游示范村、驻马店市生态文明村,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生态宜居红旗村。
  兰青乡结合自身实际,抓好“三无一规范”一个基础,开展百日攻坚和观摩奖惩活动,用好公益岗位、先进典型、乡贤人士三类人员,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四类工程。新阮店乡万马村与恒生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入股保底分红协议,每年村集体经济增收14万多元。
  美丽经济,富民兴村。依托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正阳县发展稻虾共养打造绿色品牌,提升了农产品生态价值,实现农旅文深度融合,受到许多消费者青睐。
  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县278个行政村和3180个20户以上自然庄全部通硬化路,502个主要自然村已安装路灯,受益群众261963人,完成了境内197公里国道、省道绿化提升工程和息邢高速沿线1.2万亩的生态廊道建设任务。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