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3日
泌阳县:秸秆成了养牛户的“香饽饽”
  记者 侯伟峰 通讯员 罗 毅
“现在养牛的越来越多了,对秸秆需求量大,今年买了台秸秆打捆机,秸秆打好捆送到养殖场就能换钱,一个麦季能收入2万多元。”麦收结束,泌阳县春水镇大路园村村民罗佩佩算了一笔账,满脸欣慰。
  “三夏”期间,在泌阳县乡间小道上,拉秸秆的机动三轮车和拖拉机已成为一景。从地里收集的秸秆送到附近的肉牛养殖场后,成为夏南牛的新口粮。
  泌阳县是肉牛养殖大县,夏南牛存栏量39.6万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牛养殖场194个。近年来,泌阳县大力推广养殖业秸秆收储(青贮),推动秸秆还田,发展循环牧业,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禁烧难题的同时,走出了一条生态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强县富民之路。
  政策驱动。自2016年以来,该县连续6年实施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累计争取中央资金3242.5万元,拉动地方配套资金超过1亿元,项目实施主体由2016年的26个增加到2021年的49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由1.5万亩扩大到5万亩,青贮加工能力由11万吨提高到20万吨。出台多项措施,对养牛户新建永久性青贮池每立方米财政补贴10元,购买青贮机械的补贴20%,促进养牛业可持续发展,把秸秆变成黄金产业,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服务推动,加强技术指导。泌阳县畜牧中心技术股和畜牧服务股组成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乡村和养殖场户开展技术指导,现场传授秸秆收储(青贮)技术,确保农户和养殖户人人掌握。同时,“三夏”和“三秋”期间,成立工作专班,抓秸秆禁烧督导,抓秸秆收储(青贮)检查指导,做到人人皆知。
  典型带动,市场引领。该县通过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秸秆收储(青贮)的示范带动,实现了养殖企业、合作社与种植户三家共赢,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其中,河南恒都夏南牛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单体存栏2万头肉牛育肥科技示范场,配套永久性秸秆青贮池7万立方米、干草储存棚3.2万平方米,每年订单收购麦秸秆、玉米秸秆、稻草等30多万吨。平均年出栏夏南牛1200头的泌阳县新鑫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种植青贮作物5000多亩、消耗麦秸秆和玉米秸秆1.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