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静 通讯员 田春雨
洪河湾海棠花开美景。 崔宝轩 摄
2021年第一批项目开工。 李季军 摄
垃圾坑变成小游园。 李辉 摄
新型社区——皮庄村。 胡军华 摄
凤凰桥。 张 博 摄
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花海锦绣的“两河”美景、歌舞翩翩的游园广场、美轮美奂的凤凰大桥、遍布城区的火热场景……短短几年,西平城市建设破茧成蝶,如火如荼,仿佛神话,却又真实地发生着。
花海新城如梦似幻
嫘祖故里西平县古时为柏子国,是著名的冶铁铸剑之乡。西平县委、县政府以打造“生态宜居地,花海旅游城”为目标,按照“海棠为主、樱花为辅、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标准,形成“一环、三带、六区、多节点”景观布局。全县海棠花覆盖面积70平方公里,建成了1.2万亩嫘祖植物园、3600亩嫘祖海棠园。特别是“两河”沿岸建成了海棠为主要树种,绵延11公里的海棠花长廊,各色海棠竞相争艳,形成了“两岸绿树成荫,堤岸海棠飘香”的花海新城。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同时,该县秉承“以水润城”理念,积极“开辟水源、连通水系、保护水质、修复生态”,营造城水共生美景,“一渠两园四河六湖”的城市生态水系框架初见成效。增加城区生态水面积400万平方米,蓄水量2000多万立方米,极大提升了西平水生态环境,三五成群的野鸭在水中追逐嬉戏,成千上万的白鹭又重新飞回久违的湿地栖息觅食。
“我们将围绕海棠的资源收集、新品种培育、引种驯化、栽培繁殖、开发利用产业链体系,与河南农大联袂打造集繁育生产、观赏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棠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基地。”西平县委书记聂晓光表示,将结合西平嫘祖历史文化资源,以海棠花为载体,深度挖掘海棠文化、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用多样化的项目活动和延链产品将季节性的短期鲜花经济变成常年经济,实现“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美景如诗如画
一座座小游园点缀在村前屋后,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农家院落隐身于村庄的水墨画卷里,一条条水泥公路奏响了农家儿女走向富裕的五线谱,一泓泓清澈河水如甘泉浸润着农民的心田,一个个小池塘清澈碧绿、微波荡漾……这是西平县打造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西平县牢牢把握被省政府定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的机遇,紧紧围绕“绿色引领、生态立县、持续发展、美丽文明”的工作理念,合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镇建设、农村道路综合整治、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项重点工作,全面掀起集中整治高潮,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观,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如今,西平县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美丽乡村的和谐文明之风,时时展示着花海旅游新城的独特魅力。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