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1日
产业振兴图发展 乡村处处谱新篇
  通讯员 李季军 尚雪宁 李 蕊

    西平县四大班子领导到各乡镇观摩人居环境。     通讯员 李季军 摄

    蔬菜一派葱茏。    通讯员 李季军 摄

    大铜器吹响村民幸福生活。  通讯员 陈 培 摄

    西平县河塘治理成效初现。    通讯员 李 辉 摄

    “美丽游园”成为儿童乐园。     通讯员 李季军 摄

    油菜花为嫘祖大地“上妆”。    通讯员 邵道明 摄

    机器轰鸣送来丰收的喜悦。    通讯员 赵永涛 摄

   嫘祖大地,满目苍翠,繁花似锦,如诗如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无限生机。
  产业发展持续发力,土地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城乡融合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创新开展乡村治理,涉农改革稳步深入推进……
  近年来,西平县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围绕“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总体目标,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村综合改革为切入点,扎实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乘春风,绘蓝图,党旗引领更奋进,振兴路上争朝夕。如今的西平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谋划发展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有序开展
  “高位推进”动起来,“拓展思想”实起来,“产业引擎”强起来。近年来,西平县尽锐出战,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交上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西平县委理论中心组多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集中学习。与此同时,该县坚持媒体宣传与干部宣讲相结合,把政策悟深悟透,为全县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县牢固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通盘考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等要求,上下衔接、总分对接,引导本地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产业特色、明确功能定位、确立发展规划,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格局。
    抓好产业振兴,赋予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赤时当空,麦浪翻滚……西平县位处小麦主产区,素有“中原粮仓”之称。“三夏”时节,抢收抢种的丰收景象在广袤的西平大地已经展现,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几年,村庄发展一年上一个台阶。幸福的日子要靠全体村民的双手去创造。”站在田间地头,西平县二郎镇小王庄支部书记祝淑杰感慨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变化的是阶段性目标任务,不变的是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初心和使命。”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近年来,西平县以乡村振兴为统领,用现代理念改造农业,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用信息服务引导农业,加快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该县把特色小麦产业发展重点定位在产业化推进上,走出了一条“工农联姻,产销结合”的产业化路子。新建高标准农田89.86万亩,粮食总产达98.1万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全县达到451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6家,新增省级示范社6家、省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3家,流转土地40.9万亩。
  西平县把发展产业放在首要位置,全县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5.6万亩,其中保护地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蔬菜瓜果76万吨,产值突破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2020年,全县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共有95个,从业人员13181人,实现总产值110.1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57个,从业人员12415人,实现总产值105.71亿元,实现总收入101.64亿元,实现增加值24.97亿元,集体经济逐年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加。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产业的发展,绿了乡村、美了环境,增加了就业岗位,鼓起了农民钱袋子,未来可期,让村民看到了乡村的未来和希望。
    注入生态能量,铺就幸福生活靓丽底色
  西平县权寨镇关庄村共962户3563人,耕地面积5478亩,淤泥河绕村而过,村中景色宜人。但与其外部环境格格不入的是,以前这里的河道堆满了垃圾,村里没有任何可以游玩娱乐的场所,村民家屋后垃圾乱堆,猪圈、旱厕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这样的村庄不得不改。
  权寨镇决定对关庄村进行改造,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党员干部率先示范,按照一村一景、因地制宜的思路,强化基础设施,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不断建设更加宜居美丽的村庄生活环境,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温卫国是一名老党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他和村里党员率先实施“五清一改”,并动员自己的亲友一起改,引导群众完善自己家附近的基础设施。他告诉笔者:“不光要干给群众看,还得带着群众干。”
  从环境美到乡风好,人们的生活习惯悄然改变。西平县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很多村民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到如今的主动配合支持县、镇、村的安排,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
  “村民配合工作,我们村的环境就有保障。”关庄村村党支部书记关铁柱说。现在,关庄村环卫队的工作压力小了很多。村民们走在路上不乱丢垃圾,不少村民看见散落的垃圾还会主动捡起来。人居环境整治,可谓百姓共建、百姓共享。共建付出了许多艰辛、汗水,奋斗过程是美丽的,而整治的收获也是美丽的。这些奋斗和收获构成了共建共享的美丽底色。
  近年来,西平县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为给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降低传染病源传播的风险。该县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做好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改变群众不良习惯的“三清一改”工作,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定时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督促乡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及时清运”。继续开展“千万工程”示范村和“四美乡村”示范村及示范乡镇的创建活动,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带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的整体提升。今年西平县已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6个、“四美乡村”示范村21个和示范乡镇1个。
    培育文明乡风,促进广袤农村焕然一新
  西平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使得农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西平县农村文化墙、文化大舞台建设工作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齐头并进,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和亮点。各乡镇、各村的主要街道两边显眼位置都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二十四孝、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大铜器表演、广场舞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也让农村文化大舞台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身边好人”评选宣传活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脱贫攻坚的考场上,西平县已经交出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西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海波说,下一步,西平县将从做好有效衔接“起笔”,努力绘就更加壮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