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18日
党建引领攻坚路 脱贫攻坚勇担当
      泌阳县委书记张树营在贫困村走访调研。

    脱贫户心里暖融融。

    下乡义诊送健康。

    建村室筑堡垒。

    春染铜山湖。

记者 侯伟峰 通讯员 万东升 刘艺文/图

  近年来,泌阳县委组织部认真贯彻省、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会议精神,筑牢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建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夯实脱贫攻坚的人才智力支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磅礴力量。
   夯实基础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上的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组织动员力和宣传引导力,坚持把基层党支部建成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开展支部提升工程,以“基层党建问题集中排查、集中建账、集中整改”、基层支部划类升级活动、“逐村观摩、整乡推进”和软弱涣散村整顿等为载体,全面开展基层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筑牢基层党组织,推动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提升基层党建创新力,以基层党组织“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探索完善村级“3+3+1”工作法(建立责任落实、工作运转、考评奖惩三个体系,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村级后备干部、乡土人才三个后备库,开展“夺旗争星”活动),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开展“划类定级”,抓两头、带中间,着力打造标杆村、提升一般村、整顿软弱村,全县共培育示范乡镇(街道)党委6个、10个标杆式范点、100个“五星支部”,示范带动全县基层党组织整体提升。强化阵地建设,全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党建工作经费,并建立相应的增长机制,相继投入资金7000万元,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整体提升工程,高标准完成354个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实施支部结对共建行动,组织县直单位、驻泌企业、“两新”组织党组织与贫困村、软弱涣散村进行结对帮扶,帮扶单位与结对村深入开展支部共建行动,全面凝聚脱贫攻坚新合力,确保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及时转化、薄弱村工作及时提升,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致富、加快脱贫步伐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统筹力量 建强扶贫干部队伍
  在脱贫攻坚中,泌阳县坚持尽锐出战,选派最能打硬仗的干部下沉在一线、担当作为,与基层干部群众同甘共苦、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保持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稳定,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落实“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的刚性纪律,始终保持22个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的稳定。选强驻村干部队伍,从机关单位选派354人熟悉农村情况、善做群众思想工作、乐于奉献基层的优秀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基层党建重点村选派了107个工作队,同时开展了贫困村与派驻单位党组织“手拉手”活动,集中开展“六个一”共建活动。同时,强化人文关怀,县财政对驻村干部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生活补助,对驻村第一书记每人每年发放1万元办公经费,每年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体检,办理重大疾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持驻村干部队伍稳定。实施“头雁工程”,按照重德才、重素质、重能力的原则,采取在现任村干部中“择优留”、农村致富能人中“择优推”、务工经商人员中“择优引”、复退军人中“择优选”等措施,建立健全选拔培养、常态管理、关心关怀、鼓励激励、考核评价、运转保障等机制,着力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一批领头雁、带头人,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制订完善《泌阳县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泌阳县脱贫攻坚工作考评奖惩办法》等,将扶贫成效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累计表彰脱贫攻坚中表现优秀的干部602人,提拔重用165人,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强化担当 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泌阳县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上精准发力,推动党员在脱贫攻坚中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做表率。深入开展“红色先锋”党员示范行动和“双培双带”行动,着力从基层党员中选育一批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市场经纪人、群众贴心人,进一步培优建强基层党员队伍;全面发挥党员在聚集脱贫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示范优势,重点打造抓党建促脱贫示范带,以党建示范村、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党员创业示范户为基本体系,培育一批党员带头致富示范户,通过示范引领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采取“先富带后富、党员帮农户”工作模式,组织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示范户等成立130多支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等活动,1280人致富带头人和党员创业示范户主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示范效应。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展“投身扶贫攻坚、争做富民先锋”“党旗引领扶贫攻坚行动”“双百双万双覆盖”行动,百个县直单位、45家企业与102个贫困村结对联系,8701人县直在编党员、万名有帮扶能力农村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共提供信息、技术项目1.5万个,资金780万元,2000人党群创业服务社中的党员领办、创办、扩办新兴经济体1360个,带动4700个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集聚人才 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才工作优势,深刻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新部署新要求,聚焦聚力脱贫攻坚,通过“招、引、留、用”等手段,努力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激活人才增量,提升人才素质,着力破解农村产业发展短板,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通过实施“引智”工程和人才技能培训工程,引进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人才+项目”“人才+基地”等模式,精心筛选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企业家、科技特派员等一批能够推动特色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积极鼓励引导医院、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人才资源优势,到贫困村开展人才服务脱贫攻坚行动,进一步拓宽人才在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领域服务脱贫攻坚新路径。依托“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乡土人才回归工程”,引进夏南牛、食用菌等专业人才300多人,吸引返乡创业人员10700人。建立实施“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责任制、农业科技扶贫对口帮扶制、深化“百名专家帮百村”行动,1.2万多人人才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成为脱贫攻坚战线的生力军。
   党建引领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强化党建引领,创新成立党群创业服务社,着力做好引领、资金、项目、服务四篇文章,全力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至目前,全县共投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4.4亿元,实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全覆盖。搭建平台选准“头雁”,着力做好引领文章,在全县354个行政村创新成立了村级党群创业服务社,累计吸纳优秀村干部、外出务工有成人员、专业合作组织人才3102人,通过依托能人、集聚强人、引进高人、选树贤人,汇聚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同时,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纳入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纳入夺旗争星考评内容,先后授予150个村“产业发展红旗村”,给予村“两委”班子一定比例工资上浮奖励,在全县形成了抓基层党建、抓集体经济的鲜明导向。完善要素配置“方子”,做好“资金”文章。清理规范、改造盘活集体资产,开展村集体“三资”清理排查行动,全面解决村集体资产低价发包或者无偿占用等问题,对闲置的农村校舍、厂房、坑塘堰坝等集体资产逐一评估,具有商用价值的先整修、后出租,实现村内“无闲房”、集体“无闲产”,全县先后有25个村的闲置资产得到处置,增加集体收入23万元。找准持续发展路子,做好项目文章。依托优势产业,走“借梯上楼”的合资合作路子。采取“党群创业服务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村企联姻”形式,走集体经济快速扩张之路。泌阳县杨家集镇郭庄村与泌阳县大地菌业有限公司合作,建食用菌大棚100个,全部由贫困户承包,生产菌棒销往韩国市场,村集体获得保底10万元收入。依托乡村振兴,走“无中生有”的服务创收路子。引导村党群创业服务社发挥组织优势,为龙头企业、种植和养殖大户提供土地流转、劳务输出等全程服务,取得有偿报酬。马谷田镇引进宏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脱毒红薯种植,村党群创业服务社为企业提供宣传和土地流转服务,仅此一项实现邻近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依托“三大攻坚”,走“先建后租”的固定资产投资路子,积极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资金资产化,将资金变成固定资产,确保资金安全,先后投资兴建106个光伏电站和23个扶贫工厂,全县集体经济年收益2500万元;借助环保攻坚,使用集体经济扶持资金4500万元兴建19个食用菌煤改电、煤改气灭菌工厂,租赁给食用菌龙头企业,既确保了资金安全,又加快了全县食用菌“双替代”步伐。泌阳县还相继探索出了“党群创业服务社+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劳务输出”等各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扩充保障供给“单子”,做好服务文章。健全组织推动保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政策扶持保障。制定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从产业、土地、税收和金融政策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健全风险防控保障。在源头防控方面,出台《泌阳县党群创业服务社总章程》《泌阳县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泌阳县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等,严防债务风险,明确集体收益支出范围和程序,年均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500多万元,带动贫困群众就业1.6万多人,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为全县精准脱贫、稳定脱贫提供有力物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