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 翀 文/图
共建学校签约。
揭牌。
合影。
仪式现场。
3月25日,阳光明媚,春风和煦。黄淮学院与开发区举行驻马店市实验中学、市第二十七小学、市第三十三小学、市第二实验幼儿园与黄淮学院结对共建揭牌仪式。黄淮学院党委书记李国胜,黄淮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先省,黄淮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曹忠义,市教育局调研员鄢忠伟,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史爱民,开发区党委副书记代林江以及黄淮学院、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揭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教师代表出席揭牌仪式。这是开发区教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对促进开发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据了解,此次结对共建是交流更是合作,结对共建能实现共同发展。黄淮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具有 50 多年办学历史,多年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为培养高端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标准化教学设施为育人教学提供了可靠保障,美丽的校园为教师的科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四所学校与黄淮学院的共建合作,是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校地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友谊、共同发展。
当天举行的黄淮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挂牌仪式,是市教育局、开发区管委会高瞻远瞩布局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开发区与黄淮学院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交流、加快校地融合的创新之举,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在新的起点上,黄淮学院将紧扣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拓展合作高度、深度和广度,让更多科技成果在开发区落地转化,让更多优秀人才在开发区这片热土上干事创业,努力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事业进程中当好动力源、助推器、人才库,用实际行动回报开发区的厚爱。
黄淮学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刘先省在联合办学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相聚在此,共同见证黄淮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挂牌成立。在此,我谨代表黄淮学院,对出席挂牌仪式的各位领导和同志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黄淮学院事业发展的领导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黄淮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的挂牌表示热烈祝贺!
黄淮学院建校50年来,一直坚持扎根天中大地办大学,尤其是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建设、黄淮学院核心竞争力建设、全体黄淮人凝聚力建设、黄淮学院影响力建设”“四项建设”,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功探索了一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办学道路。学校办学成就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作为驻马店举全市之力创办的本科大学,黄淮学院发展取得的各项成绩,离不开驻马店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开发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天举行的黄淮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挂牌仪式,是驻马店市教育局、开发区管委会高瞻远瞩布局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开发区与黄淮学院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交流、加快校地融合的创新之举,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在新的起点上,黄淮学院将紧扣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拓展合作高度、深度和广度,让更多科技成果在开发区落地转化,让更多优秀人才在开发区这片热土上干事创业,努力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事业进程中当好动力源、助推器、人才库,用实际行动回报驻马店开发区的厚爱。
今天黄淮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挂牌成立,也是黄淮学院与驻马店市实验中学、市第二十七小学、市第三十三小学、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创新办学思路、整合教育资源、助力驻马店市打造教育强市的现实需要。黄淮学院将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在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培训、学生实习实训、文体场馆共享等方面与驻马店市实验中学、市第二十七小学、市第三十三小学、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开展务实合作,做到思想融合、事业融合、感情融合,携手打造驻马店市基础教育优质品牌。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 二级调研员鄢忠伟在联合办学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奋力开局“十四五”、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在黄淮学院,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今天,驻马店市实验中学、市第二十七小学、市第三十三小学、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挂牌黄淮学院附属学校仪式在此举行。我谨代表市教育局党组对挂牌仪式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黄淮学院,开发区党委、管委会长期以来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长期以来,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始终以教育为最大民生,大力加强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开发区教育进入发展快车道,在学校特色发展、均衡发展方面主动探索、积极作为、成效显著。
作为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和驻马店最高学府,黄淮学院具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5G智慧校园试点高校,获得国家多项殊荣,是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长期以来,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学科交融、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扎根地方办大学,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驻马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宝贵人才和智力支持,得到社会各界一致赞扬。
这次,黄淮学院与附属学校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黄淮学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资源,以高质量人才资源、高端硬件设施和空间资源助推附属学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将学校打造成为质量过硬、特色显著、品牌响亮的开发区教育优质名片和驻马店市教育新坐标。附属学校可为黄淮学院引进人才子女入学提供资源,进一步增强黄淮学院招贤用人的吸引力。我们相信,本次结对共建活动一定能为双方发展注入新活力,也必将开创我市教育发展新局面。
希望黄淮学院和各附属学校以此次揭牌为契机,共同努力,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使合作共建不断取得切实有益的效果,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开发区党委书记 管委会主任史爱民在联合办学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阳春三月,生机无限。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驻马店市实验中学、市第二十七小学、市第三十三小学、市第二实验幼儿园与黄淮学院结对共建揭牌仪式,这是开发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对促进开发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在此,我代表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向给予我区教育工作大力支持的黄淮学院党委书记李国胜,黄淮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先省等各位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驻马店市实验中学、市第二十七小学、市第三十三小学、市第二实验幼儿园与黄淮学院结对共建顺利揭牌表示热烈祝贺!
结对共建是交流更是合作,结对共建能实现共同发展。黄淮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具有50年的办学历史,多年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为培养高端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标准化的教学设施为育人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美丽的校园为教师的科学研究、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次驻马店市实验中学、市第二十七小学、市第三十三小学、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四所学校与黄淮学院的共建合作,是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校地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友谊、共同发展。
今后,黄淮学院将为结对共建的四所学校提供优秀的教授、博士等人才资源进行义务支援服务,选派骨干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四所学校开展辅导讲座、义务支教及相关学术讲座、技术指导等活动,并依托学校图书馆、报告厅、新创业园、教师发展中心、体育馆等场所,为四所学校开展师资培训、师生文体科技活动提供便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次黄淮学院与驻马店市实验中学、市第二十七小学、市第三十三小学、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的结对共建对于拓宽学生实训就业、创新创业、人才储备、技术支撑等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双方的合作共建一定会圆满成功,为推动我区乃至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市实验中学校长孙群杰在联合办学揭牌仪式上的发言
欢迎大家今天来到市实验中学参加今天的揭牌仪式。市实验中学2011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不到10年时间已经发展到90个教学班、5200多人。我们从建校之初,就坚持把条件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作为学校办学标准,在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和区教体局领导下,全校教职员工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明礼、诚信、合作、创新”为校训,以“学习三年、受益一生”为办学目标,以“追求卓越、成就梦想”为学校精神,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致力于开展素质教育。几年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效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丰富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浓厚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建校10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巾帼文明岗、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首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学校、河南省教育名片学校、河南省首届金烛奖教育改革先锋学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中小学创客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师德师风先进学校、河南省先进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开发区管委会不仅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而且每年都会为学校招聘、引进优秀教师,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充足保障;黄淮学院作为我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在驻马店市实验中学发展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我们开展科技创新、学生社团、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中遇到师资不足、资源匮乏、技术力量薄弱时,积极向我们提供帮助,每年教师节学校领导都亲临我校进行慰问,使全校教职员工倍感温暖。
今天,我们有幸成为黄淮学院附属中学,这对于我们学校发展来说是一次重大机遇,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我们将利用黄淮学院优质的师资力量、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流的场馆设施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