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22日
任芝铭和今是中学

记者 熊国森 文/图

朝气蓬勃的新时代今是中学。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处处生机盎然。在新蔡县任芝铭老人故居前,记者看到:一处东西狭长的三进院落干净整洁,两层小楼经过修缮,看起来精巧别致,朱红色的木门两侧,一副写有“自居陋巷忧天下,名动京师感众芳”的对联格外醒目,仿佛述说着老人一生的光辉历程。
  任芝铭(1869年~1969年),原名近三,字子勉,用过别号“余园主人”,新蔡县古吕镇人,清末举人,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革命家。1928年,任芝铭在新蔡创办今是学校,任董事长,曾介绍许多进步青年到解放区和黄埔军校,并送儿女赴延安抗大学习。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河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河南省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民革河南省委主任委员,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任芝铭出身贫寒,幼年靠姨母资助进私塾读书;早年专心治学,不问政治;后受刘纯仁、阎梦松等革命志士影响,渐热心于国家大事,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新蔡支部长。
  辛亥革命爆发后,任芝铭在北平、天津从事革命活动,后回河南,与阎梦松组织淮上军,响应武昌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大肆屠杀革命党人,任芝铭被通缉,逃亡全国各地,以教书谋生。
  1925年,为响应国民革命军北伐,他同中国共产党人合作,参与组建中国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出任妇女部长。1927年省党部改组,他离豫赴鄂,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师秘书。时逢蒋介石叛变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任芝铭二女婿孙炳文被蒋杀于上海。从此,任芝铭对国民党失望至极,把革命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共产党。
  1928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师奉命入赣“剿共”,任芝铭深感革命需要大批有用之才,便愤然辞职返回故里,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家业,创办了集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于一体的今是学校。“今是”二字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中选取,寓意革古鼎新、倡扬科学民主。
  新兴的今是学校很快成为豫皖边区中共党组织活动的一块阵地,任芝铭聘请共产党员崔华楼等人担任教员,学校教学成绩显著。今是学校秘密发展党员、团员,建立中共党支部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学校党支部利用假期,开办讲习班,结业后输送20多名青年去苏区。
  抗战爆发后,任芝铭任豫北师管区司令部参议;1938年春调任国民革命军十三军后方留守处主任。其间,他多次回新蔡动员进步青年去延安参加革命。经他帮助去延安的青年共有370余人,大部分是今是学校的学生。
  1938年10月初,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将军在赴涡(阳)北抗日根据地途中,专门前往新蔡探望任芝铭。年底,任芝铭送幼女任均到延安。当时,他的二女儿任锐、外孙女孙维世早已奔赴延安抗大同窗学习,外孙孙泱、孙名世都在抗日第一线,毛主席被任芝铭的革命精神感动,特地设宴款待任芝铭全家。
  1939年秋,任芝铭回到新蔡,直接领导今是学校。在他的支持和掩护下,中共新蔡地下组织很快发展壮大。任芝铭还同时担任抗敌后援会主任。该会运用集会、演讲等形式,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推动了全县的抗日救亡运动。
  1944年,新蔡县成立临时参议会,任芝铭被推举为临时参议会议长,1946年当选为正式参议会议长。他利用这一职务,更好地掩护新蔡中共地下党组织开展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80岁的任芝铭来到北京,住在三女婿冯友兰在清华大学的家中。
  任芝铭90岁时,正碰上“三年困难时期”。他亲自找领导反映,写信给周恩来总理报告灾情,一个耄耋老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跃然纸上。
  1969年1月,任芝铭不幸离世。1997年,任均回到新蔡县,将父亲的骨灰送回家乡与母亲合葬。
  站在今是中学门前,记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当年的今是学校老建筑早已不见踪影,传承其光荣传统的今是中学如今高楼林立、环境幽雅,在校生5100余人,教职工210人,连续13年位居全县中招考试第一,已成为新蔡县乃至全市著名的一所公办重点中学。
  今是中学诞生于战争年代,伴随着读书救国的声音一路走来,如今已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百岁革命老人任芝铭的光辉一生也让今是中学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