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09日
振兴,田野的新希望问答
——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寻解“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新华社记者 刘 菁 李亚彪 姜 刚 胡 锐

  40多年前,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彻夜难眠:“大包干”路能走多久?
  40多年间,不少“红手印”的后人们又数度辗转反侧:小岗的改革发展跟上时代了没有?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朝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如何在希望的田野上心怀“国之大者”?“十四五”开局之年,记者再访“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寻解“新时代之问”……

“基本盘”靠啥稳住?

  “流转种地6年来,去年收成最好!”捧起金灿灿的稻谷,种粮大户程夕兵感慨万千:他曾为投巨资购买农机犹豫过,也曾因亏损彷徨过,但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住了。
  距小岗村程夕兵农事服务中心2公里,就是当年“大包干”发生地。
  “农”字不能忘。
  40多年前,为了吃饱饭,18户农民贴着身家性命按下红手印,分田单干。次年,小岗生产队产粮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总和。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自此成为小岗发展的基础“底色”。
  “如果不搞农业,就不是小岗了。我们要有定力,要把‘农’字写得大大的。”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走什么路?小岗村有过争论,甚至有过动摇。
  “有的干部群众看别的村发展工业富了,很着急,也想放弃农业大搞工业,说搞农业,五年十年都富不起来。”小岗村党委副书记马武俊说。
  曾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的沈浩定下过这样的“规矩”:村里招商引资,一要涉农,二要能带动农户。
  治本于农,务兹稼穑。坚守“农”字,村两委一任接着一任干。
  解决吃饭问题摆在中国农业农村头等重要位置,小岗村没有忘记历史,几十年来持续把土地、粮食看作安身立命的根基。
  “农”字不能弱。
  在北大荒集团现代农业示范区智能农田管理系统大屏幕上,土壤湿度、泥温、病虫预警等信息实时监控,一目了然。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2018年以来,北大荒在小岗村建起500多亩现代化水稻生产基地,通过“互联网+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粮食高产高效“三连跳”。
  “北大荒种的是孬地,大伙认为他们干不成,种不上水稻,没想到不仅种上了水稻,产量还高。”55岁的种粮大户关正艮说。
  从嘟囔“不看好”到点赞“顶呱呱”,再到跟着“学一招”,关正艮找到北大荒负责人,尝试种田模式改一改。2020年亩产量1400斤,破了自己的纪录。
  “农”字不能偏。
  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小岗村立足“农”,延伸“农”,突出一产中心地位从未偏移。
  2019年投产的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小岗村引进的“农”字头加工企业。升糖指数低、膳食纤维含量高的“蒸谷米”,就产自本村。
  “春节前,我们和袁隆平团队、小岗村联合成立的种业公司拿到了营业执照。我们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端牢!”公司董事长严伟龙说。
  农为正本,创新不忘守正。敢为天下先的小岗村,地标意义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新乡村”如何建设?

  大清早,村民曹顾群把家中生活垃圾分好类,走出家门,小心翼翼分放到两个不同的垃圾桶中。
  生态美,生活才健康。
  从2019年开始,小岗村用“定点投放、按时收集”的方式,初步实现“垃圾不暴露、转运不落地、沿途不渗漏”。
  在小岗村试验田里,一畦畦蔬菜翠绿肥壮。安徽国祯环卫科技有限公司员工陈路说:“这块田施的有机肥就来自厨余垃圾。”
  化肥、农药少了,有机肥用得多了……小岗村农业“绿色含量”越来越高,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人居美,心情才舒畅。
  冬日的小岗村石马小区,马路干净、笔直,环景观池塘铺着红色步道,老人散步,孩童玩耍,不时有人用健身器材锻炼。小岗村所在地2009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当地村民的幸福指数因此直线上升。
  走进村民孙永超家,天然气、自来水、抽水马桶等一应俱全。“以前住得分散,村庄缺乏规划,下水道、燃气根本装不成。”孙永超说。
  小岗村也走过弯路,村居规划不符合农村实际。后来,村里充分征求民意,尊重农村生产生活习惯,不简单照搬城里,不搞“农民上楼”。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要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我们不是‘小岗镇’‘小岗城’!”村委会主任周群之说。
  乡风美,社会才和谐。
  四年前,小岗村成立义务调解委员会,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矛盾基本不出村。
  一年前,小岗村组建移风易俗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美德银行”,民风、家风持续向善、向好、向美。
  2020年,村民缪守鲁家办婚宴摆了5桌。“要没村规民约,最少摆20多桌。这也为我家‘美德银行’积分存折加了200分。”他用积分兑换了一个电饭煲。

“好日子”怎样更旺?

  2月3日,又到小岗一年分红时。
  从三年前350元到今天的600元,78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分红虽不多,却说明小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小岗村完成2万多亩集体土地所有权和1.36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就在小岗村。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让小岗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
  福建盼盼集团、北京恩源公司……朋友圈不断扩大,小岗村集体经济实现“连环增”。相比五年前,村集体收入增长73.1%,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8%。
  从红手印,到产权证红本子,再到分红利,中国农村改革活化石的步伐从未息止。
  面对有的农村土地非粮化,小岗村坚持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耕地改少了,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把农民利益损害了,把“农”字改没了。
  四年前,安徽农垦集团流转经营4300亩小岗村地块,项目工作组组长褚德军告诉记者,他们正谋划如何种好物联网现代农业“试验田”。
  从“分田到户”到集中经营,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改革,为的都是激活生产力。
  村南一片稻虾连作地块上,40多岁的村民殷玉荣脸冻得通红,眼睛里却闪着光。
  两年前,这位女汉子牵头组织43户村民,以580多亩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小田变大田”的土地改革新路径。
  “原先这些地块零散,种植效益低,还有撂荒的。”她说。土地平整后,水田稻虾连作,旱地种山核桃,统购统销,入股农户第一年就拿到了保底收入和分红。
  农村金融改革、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股田制改革……一项项改革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凤阳县委书记徐广友说,乡村振兴依然要靠改革。小岗村见证了党的“三农”政策延续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崔传义认为,稳住农业“基本盘”,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是亿万百姓所愿,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
  居小岗而心怀“国之大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有个村庄叫小岗,敢想敢试它敢闯”“小康路上不掉队,幸福的生活是万年长”……
  距离“大包干”纪念馆不远,两位70多岁的非遗传承人正表演凤阳花鼓,声音仿佛在历史的天空回荡。
  (新华社合肥2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