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28日
驿城区
选出“领头雁”配强“当家人”
  本报讯(记者 吴勇峰)近日,驿城区召开村(社区)新任党组织书记培训会,标志着全区179个村(社区)党组织圆满完成换届工作任务。本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恰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区179个村(社区)党组织顺利选举产生179名党组织书记、632名党支部委员。
  “6+1”夯实责任。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启动以来,驿城区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发扬民主落到实处、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构筑“6+1”责任体系,每个村(社区)由1名处级干部联系、1个督导组全程督导、1名组工干部具体指导、1名民政干部具体指导、1名纪委监委干部全程监督、1个乡镇(街道)工作组全程包村,形成干部联系、督导组指导、工作组入驻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把心思用在研究政策和把关人选上,确保换届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换届前做足“功课”。坚持“先研判、后换届”,驿城区委组织开展大调研,以软弱涣散村、信访矛盾集中村等为重点,对村(社区)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按照“五个清”的要求,“一村一策”建立工作研判台账;坚持“先整顿、后换届”,对3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5个重点难点村“一村一策”制订方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盯住解决;坚持“先审计、后换届”,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区179个村(社区)“两委”班子开展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坚持“先考核、后换届”,全区179个村(社区)完成任期工作考核和民主测评,让干部清清白白离任、干干净净上任。
  选优配强“领头雁”。把政治标准放首位,按照“年龄要降、学历要升、能力要强”的总体要求,以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和优化村(社区)“两委”班子结构为重点,紧紧围绕“四有四带”“四好四强”标准,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通过实施“人才储备工程”,利用微信、短视频平台等广发“招贤榜”,采取“挑、选、留、请、推”等方式,着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一大批表现突出、组织认可、群众公认的党员被推选入新一届村(社区)党支部委员会,进一步改善了班子结构,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整体实现了“一降一升一突出”的目标。
  据了解,本届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与以往相比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文化程度大幅提高。换届后,党支部书记高中和中专以上学历占93.85%,比上届提升35.19%;支部委员高中和中专以上学历占89.87%,一大批大专、本科学历的优秀党员走上村(社区)干部岗位。
  二是年龄结构更加优化。换届后,村(社区)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46.9岁,较上一届降低5.04岁,其中最小年龄为26岁;支部委员平均年龄为45岁,较上一届降低3.4岁,其中最小年龄为24岁。新任党组织班子朝气蓬勃,正是干事创业的好年华。
  三是人选来源更加广泛。新当选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均是致富能手、外出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扶贫专干等,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员选进了党组织班子。
  四是党员群众认可度高。严格执行“两推一选”等相关程序,本届选举产生村(社区)党组织委员均为全票或高票当选,实现了党委意图和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换届后各村(社区)呈现一片和谐奋发的新气象。通过这次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一批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村(社区)党组织班子的新岗位,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顺利开启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