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19日
平舆县
加大非遗丝弦道保护力度
  本报讯(通讯员 王 勇)1月15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舆丝弦道》编撰工作研讨会在平舆县召开。平舆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市、县有关专家和学者及丝弦道传承人等参加了座谈会。
  丝弦道,学名清音,距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该曲种以丝弦道伴奏,坐唱为主,曲调古朴优雅、柔美悠扬,类似昆虫之腔,具有低沉、抒情、柔缓、哀婉的特征,同时也不乏爽朗、明快的曲牌。该项目于200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为更好地传承、发展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舆县委、县政府和县文化部门将平舆丝弦道进行全面挖掘、整理,并出版专著。平舆县乡土历史学者、文博副研究员张耀征历时多年对丝弦道传统曲目进行了收集整理,共收集传统唱词257件,曲谱9件。
  研讨会上,市、县有关专家和学者及该县丝弦道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别就《平舆丝弦道》的编撰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会议指出,《平舆丝弦道》的编撰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所有参与编撰的人员一定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文化遗产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编撰工作。要开放包容不为己、博采众长不狭隘、去伪存真不误导、图文精准不敷衍、定性科学不偏执、编撰得体不唯书、引用出处不侵权,确保把《平舆丝弦道》编撰成丝弦道艺术的集大成作品。